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稗官野史 > 大禹治水治的是哪条河?

大禹治水治的是哪条河?

时间:2023-05-02 23:05:52 阅读:

大禹治水治的是哪条河?大禹治水治的是:黄河。

大禹治水治的是哪条河?

大禹治水(禹治水)是古代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大禹,他的名字叫文命。禹的父亲叫鲧,算起来,他还是黄帝的后代。他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治水英雄。

当尧还在世的时候,中原地带洪水泛滥,无边无际,淹没了庄稼,淹没了山陵,淹没了人民的房屋,人民流离失所,很多人只得背井离乡,水患给人民带来了无边的灾难。在这种情况之下,尧决心要消灭水患,于是就开始访求能治理洪水的人。

一天,他把手下的大臣找到身边,对他们说:“各位大臣,如今水患当头,人民受尽了苦难,必须要把这大水治住,你们看谁能来当此大任呢?”

于是群臣和各部落的首领都推举鲧。尧素来觉得鲧这个人不可信,但眼下又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于是就暂且将治水的任务委任给鲧。

鲧治水治了九年,大水还是没有消退,鲧不但毫无办法,而且消极怠工,拿国家这一艰巨的任务当儿戏。后来舜开始操理朝政,他所碰到的首要问题也是治水,他首先革去了鲧的职务,将他流放到羽山,后来鲧就死在那里。

舜也来征求大臣们的意见,看谁能治退这水,大臣们都推荐禹,他们说:“禹虽然是鲧的儿子,但是比他的父亲德行能力都强多了,这个人为人谦逊,待人有礼,做事认认真真,生活也非常简朴。”舜并不因他是鲧的儿子,而轻视他,而是很快把治水的大任交给了他。

大禹实在是一个贤良的人,他并不因舜处罚了他的父亲就嫉恨在心,而是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他暗暗下定决心:“我的父亲因为没有治好水,而给人民带来了苦难,我一定努力再努力。”

但是他知道,这是一个多么重大的职责啊!他哪里敢懈怠分毫。考虑到这一特殊的任务,舜又派伯益和后稷两位贤臣和他一道,协助他的工作。

当时,大禹刚刚结婚才四天,他的妻子涂山氏是一位贤惠的女人,同意丈夫前去,大禹洒泪和自己的恩爱妻子告别,就踏上了征程。

禹带领着伯益、后稷和一批助手,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走遍了当时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穷乡僻壤,人迹罕至的地方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大禹感到自己的父亲没有完成治水的大业而空留遗憾,而在他的手上这任务一定要完成。他沿途看到无数的人民都在洪水中挣扎,他一次次在那些流离失所的人民面前流下了自己的清泪,而一提到治水的事,相识的和不相识的人都会向他献上最珍贵的东西,当然他不会收下这些东西,但是他感到人民的情意实在太浓太浓,这也倍增了他的决心和信心。

大禹左手拿着准绳,右手拿着规矩,走到哪里就量到哪里。他吸取了父亲采用堵截方法治水的教训,发明了一种疏导治水的新方法,其要点就是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够顺利地东流入海。大禹每发现一个地方需要治理,就到各个部落去发动群众来施工,每当水利工程开始的时候,他都和人民在一起劳动,吃在工地,睡在工地,挖山掘石,披星戴月地干。

他生活简朴,住在很矮的茅草小屋子里,吃得比一般百姓还要差。但是在水利工程他又是最肯花钱的,每当治理一处水患而缺少钱,他都亲自去争取。

他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有一次他治水路过自己的家,听到小孩的哭声,那是他的妻子涂山氏刚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他多么想回去亲眼看一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但是他一想到治水任务艰巨,只得向家中那茅屋行了一个大礼,眼里噙着泪水,骑马飞奔而走了。

大禹根据山川地理情况,将中国分为九个州,就是:冀州、青州、徐州、兖州、扬州、梁州、豫州、雍州、荆州。他的治水方法是把整个中国的山山水水当作一个整体来治理,他先治理九州的土地,该疏通的疏通,该平整的平整,使得大量的地方变成肥沃的土地。

然后他治理山,经他治理的山有岐山、荆山、雷首山、太岳山、太行山、王挝山、常山、砥柱山、碣石山、太华山、大别山等,就是要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够顺利往下流去,不至于堵塞水路。山路治理好了以后,他就开始理通水脉,长江以北的大多数河流都留下了他治理的痕迹。

他治水讲究的是智慧,如治理黄河上游的门山就是如此。龙门山在梁山的北面,大禹将黄河水从甘肃的积石山引出,水被疏导到梁山时,不料被龙门山挡住了,过不去。大禹察看了地形,觉得这地方非得凿开不可,但是诺大一个龙门山又如何是好,大禹选择了一个最省工省力的地方,只开了一个80步宽的口子,就将水引了过去。因为龙门太高了,许多逆水而上的鱼到了这里,就游不过去了。许多鱼拼命地往上跳,但是只有极少数的鱼能够跳过去,这就是我们后人所说的“鲤鱼跳龙门”,据说只要能跳龙门,马上鱼就变成了一条龙在空中飞舞。

大禹治水一共花了13年的时间,正是在他的手下,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凶恶,驯驯服服地平缓地向东流去,昔日被水淹没的山陵露出了峥嵘,农田变成了米粮仓,人民又能筑室而居,过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后代人们感念他的功绩,为他修庙筑殿,尊他为“禹神”,我们的整个中国也被称为“禹域”,也就是说,这里是大禹曾经治理过的地方。

本文标签: 大禹伯益黄帝

上一篇:鲧怎么读?鲧读音

下一篇:返回列表

版权声明:

《大禹治水治的是哪条河?》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49494.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迟浩田

    迟浩田

    迟浩田(汉语拼音:Chi Haotian;英语:Chi Haotian),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山东招远人。迟浩田生于1929年7月。1945年9月入山东军区教导第二团学习。1946年10月迟浩田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1995年起任中央军

  • 杨白冰

    杨白冰

    杨白冰(汉语拼音:Yang Baibing,1920~2013),中国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原名杨尚正。原籍四川潼南,生于重庆。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3年秋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次年任八路军第129师延安留守处

  • 张廷发

    张廷发

    张廷发(汉语拼音:Zhang Tingfa,1918~ ),中国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福建沙县人。1933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红军中历任班长、排长、参谋、股长,1934年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

  • 刘华清

    刘华清

    刘华清(1916~2011),中国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之一。刘华清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二程区花桥乡刘家院子村(今属大悟县)。1929年10月刘华清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10月刘华清加入中国共产党。

  • 李德生

    李德生

    李德生(汉语拼音:lǐ dé shēng),(1916~2011),中国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河南光山人。1930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八路军第129师第385旅任排长、

  • 刘震

    刘震

    刘震(汉语拼音:Liu Zhen;英语:Liu Zhen;1915-1992),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55)。原名刘幼安。1915年3月3日刘震生于湖北孝感(今孝感市)小悟乡刘家咀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2年8月刘震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刘震获一级八一勋章、一

  • 陈锡联

    陈锡联

    陈锡联(汉语拼音:Chen Xilian;英语:Chen Xilian;1907-1998),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55)。1915年1月4日陈锡联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高桥陡山彭家村。1930年陈锡联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陈锡联获一级八一

  • 秦基伟

    秦基伟

    秦基伟,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88年)。 1914年11月16日生于湖北黄安县(今红安)秦罗庄。1927年11月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秦基伟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