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战史风云 > 古代战争 > 尼罗河之战(两百年前的尼罗河河口海战对现代海军战术什么样的启示?)

尼罗河之战(两百年前的尼罗河河口海战对现代海军战术什么样的启示?)

时间:2023-09-17 11:17:06 阅读:

拿破仑在欧洲大陆上叱诧风云时,却在海上屡屡败于一个人,他就是纳尔逊,英国皇家海军之魂。

纳尔逊。

1789年5月,为了打击英国,拿破仑率领法国军队远征埃及,并派布律埃率领法国舰队把守地中海尼罗河河口阿布基尔海角这一战略要道。然而肩负重任的布律埃却被纳尔逊率领的英国舰队打得七零八碎,损失惨重。纳尔逊占领该海角就相当于把拿破仑堵死在了埃及,拿破仑正在埃及杀得爽着呢,回头一看门被人关了。最终英军在亚历山大战争中取得胜利。

阿布基尔湾。

表面上看,纳尔逊之所以能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是因为纳尔逊艺高人胆大。布律埃摆好了锚泊待战的架势。但纳尔逊料到涨潮之后单锚的法国军舰会发生位移,形成较大缺口能让英国军舰钻进去。于是胆大的纳尔逊夜袭法军取得了胜利。

然而尼罗河河口海战作为海军战史上极为经典的案例,仅仅用这一个理由是不足以解释其精髓的。基于尼罗河之战,海军军事家总结了六点原因,并使之成为了影响至今的海军战术的六块基石。

第一点:人的因素至关重要。

领导、士气、训练、体力等等与人相关的东西都是能将双方纸面实力发生倾斜的因素。法国大革命很多有经验的贵族指挥官被处死,而英军的纳尔逊却是“神一样的对手”此外纳尔逊的舰队士兵此前经历了充分的训练,而法国士兵此前一直在岸上搜寻食物,既耗费了精力,又忽视了训练。

第二点:正确对待条令。

条令是战前对战役规划和战斗方法阐述,战时既要遵守条令又不能死守教条。尼罗河之战根本就没有按照原定方案执行,但从深层意义上说,这次战斗是在真正领会了方案意图之后准确无误地加以实施的结果。

图的左边是战前计划,纳尔逊准备用两艘船攻击一艘敌舰。右边展现的真正的战斗经过虽然和左边相差甚远,但基本贯彻了纳尔逊的战术精髓。

第三点:懂技术才能通战术。

战术是基于技术而生效的。尼罗河之战是风帆战舰末期的产物,纳尔逊对战舰技术了如指掌才能知道法军舰队只抛舰首锚,必定会随潮水涨落而发生偏移,因此会有空隙可乘,使英舰穿过去。如今海上作战的技术要素更加明显,导弹的加入改变了以往海军作战思路,指挥官更需要了解这些技术的变革给战术带来的影响。

第四点:战争的目的在于陆上。

海战通常只是手段,目标是为了夺取或限制陆上。因此很多海战是发生在近海的,这时就不能忽视陆上的力量。尼罗河之战发生在近海,甚至靠近港内,但法军却没有运用好岸炮来--英军,而纳尔逊的却是为了封锁陆上的拿破仑。

第五点:军舰切忌与堡垒对峙。

堡垒是指岸上的军事力量。军舰切忌和堡垒对峙不是让军舰不理会堡垒,而是避开堡垒的火力,利用自身的机动性取胜。纳尔逊在战役前就观察了阿布基尔海岛,得知海岛没有设防,纳尔逊才敢奇袭法军。

第六点:先机制敌。

纳尔逊在己方舰队预有准备的情况下,当机立断命令英舰进入阿基布尔湾。之于海军,夜战是疯狂的举动,但是纳尔逊认为法国人准备不足,不想错过这个机会,于是果断进攻,打了法军一个措手不及。

这六点被称为海军战术的六块基石,深刻影响了后世海军战术思维。指挥官们想成为大海的宠儿,就要遵守这些“法则”

版权声明:

《尼罗河之战(两百年前的尼罗河河口海战对现代海军战术什么样的启示?)》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zhanshi/55499.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韦恩

    韦恩

    韦恩(1907~1979;Wayne,John),美国电影演员。1907年5月26日生于温特塞特,1979年6月11日卒于洛杉矶。大学时代开始在20世纪福斯公司拍摄的影片中扮演角色。1939年,J.福特选择他主演《关山飞渡》,影片大获成功,韦恩也一举成名。此

  • 琼·克劳馥

    琼·克劳馥

    琼·克劳馥(Joan Crawford ;1908~1977),美国电影女演员。原名露西尔·费伊·利休厄。1908年3月23日生于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1977年5月10日卒于纽约。早年做过女招待、售货员、夜总会歌女。1925年在百老汇一个歌舞团演出,被

  • 彼得·博格丹诺维奇

    彼得·博格丹诺维奇

    彼得·博格丹诺维奇(Peter Bogdanovich ;1939~ ),美国电影导演、剧作家、制片人和评论家。1939年7 月30日生于纽约州金斯顿。曾学戏剧,1959年起在外百老汇导演戏剧。60年代初,开始给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写评介美国老电影导

  • 格利高里·派克

    格利高里·派克

    格利高里·派克(Gregory Peck ;1916~2003),美国电影演员。原名艾尔德里德·格列高里·佩克。1916年4月5日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圣迭戈市附近的拉霍亚小镇。大学期间对舞台表演产生兴趣,并在百老汇舞台上获得成功。1944

  • 英格丽·褒曼

    英格丽·褒曼

    英格丽·褒曼(Ingrid Bergman ;1915~1983),瑞典籍美国电影女演员。1915年8月29日生于斯德哥尔摩,1983年8月29日卒于伦敦。幼年丧失双亲,由亲戚抚养。1933年考入斯德哥尔摩皇家剧院,不及一年便跃身为瑞典影坛新星。先后在《修

  • 费·唐纳薇

    费·唐纳薇

    费·唐纳薇(Faye Dunaway ;1941~ ),美国女电影演员。1941年1月14日生于佛罗里达州的巴斯肯。曾在波士顿大学美术与工艺美术学校学习,1967年因在外百老汇舞台上演出成功而登上了影坛,成为70年代美国银幕上颇受欢迎的演员之一

  • 乔治·史蒂文斯

    乔治·史蒂文斯

    乔治·史蒂文斯(George Stevens ;1904~1975),美国电影导演。1904年12月18日生于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1975年3月8日卒于加州兰开斯特。出生于演员家庭,从小随其父的巡回演出团演出。21岁步入电影界做摄影助理,在30年代初当上了

  • 陈国豪

    陈国豪

    陈国豪,男,1999年8月12日出生于广东揭阳,就读于广东工业大学,中国大学生篮球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