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战史风云 > 古代战争 > 项羽的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只是幌子,项羽赢下巨鹿之战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项羽的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只是幌子,项羽赢下巨鹿之战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时间:2023-09-19 16:11:14 阅读:

在冷兵器作战的古代,“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绝对是猛将的佼佼者。项羽最有名的一战莫过于破釜沉舟的巨鹿之战,项羽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八个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

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

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为什么巨鹿之战中秦军主力会不敌项羽?

作为中国古代史上著名以少胜多的战役,巨鹿之战充满种种看似匪夷所思的奇迹,摔锅砸碗烧船,几万楚人打掉秦军几十万,如此不可思议,其实应了一句老话: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再经典的战术要成功,心智手腕必须有,但硬实力才是根本。就像与“破釜沉舟”齐名的险招“背水一战”,韩信用了就能赢,但几百年后同为名将的三国徐晃也用,却被赵云黄忠打的满地找牙。徐晃尚且如此,其他人自不必说。

因此,这里就不得不说项羽个人的魅力和高明的战略眼光。

在巨鹿,项羽面对的是两支同时期秦国最精锐的军队,而自己则率领的杂牌军。

项羽要在巨鹿面对两支精锐的秦军,一支由王离率领,这支军队大约有二十万名战士,由当年的名将蒙恬一手打造,曾击败北方匈奴,立下赫赫战功。另一支人数相当的队伍则由章邯带领,经历过多次围剿诸侯义军的战争,又屡屡得到支援,战斗力一直都处于不断提升之中。

而另一头,项羽这里的情况就很棘手了。当时,项羽手下的部队人员构成复杂,相当于一个杂牌军,军队战斗力参差不齐。一只杂牌军,军队派系多,战斗力参差不齐,而项羽又是第一次指挥他们,很难指挥的得心应手。

项军的粮草供应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宋义已经在路上虚耗了一个半月的储备,而后方却不可能有任何补给。再说外援,虽然各路诸侯都知道天下之势在此一举,但心态却很复杂,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他们几乎不约而同地采取了隔岸观火的态度。

到底是战神,项羽一眼就看出此战关键在于“绝甬道”

相信大家对《三国演义》的故事更为熟悉,官渡之战时,袁绍的兵力数倍于曹操,曹操率军烧掉袁绍的在乌巢的粮草,使袁绍军军心大乱,最终取得了胜利。这里的关键点是断粮草。同样400多年前的巨鹿之战能够以少胜多也是在于绝甬道,断粮草。

项羽先派了当阳君、薄将军率两万人过河袭击了秦军运粮的甬道,导致王离的军队缺少粮食。这时候,巨鹿城中的陈馀见时机成熟,再请项羽大军杀过来。

这里项羽的策略符合《孙子》的:“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此时合战诸侯已经都参加了战斗,局势瞬间逆转,项羽并不是像疯子一样直接冲上去打。他是经过战略试探,通过夹击确实使王离孤立,再进一步进行破釜沉舟的决战。

先断绝了敌方的粮道,后来才有的“破釜沉舟”,项羽绝非逞一时之勇。

这样的情况下项羽充分运用了“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把一只向心力不足的军队栓成一根绳,只有一起向前冲打败秦军才有活路。在项羽的手段下,楚兵的求战欲望高涨。后世研究者仅仅看到破釜沉舟后者的精神作用,而忽视了前者的重大意义。

另一方面,章邯放弃对于王离的掩护,可能一者担心楚军袭击他们的粮草集散地,这样整个秦军就非常被动了,二者认为自己与王离的距离不过三天路程,楚军不至于能如此迅速歼灭掉其中任何一支部队。

三者他寄希望于王离能够突围,楚军与秦军刚经历过血战,如果它不能获取别的力量的增援,极难吃掉王离。

在经过激烈的抵抗之后,王离被俘,秦军大部投降。涉间不肯投降,但是也无路可走,只好自焚尽忠。王离的投降宣告了巨鹿之战的胜利,项羽一战成名,各路义军领袖认为只有在他的领导下才能推翻暴秦,从而被推举为义军的盟主。

从此处看来,项羽多高明。但,这也不禁让我们为项羽面对刘邦的惜败而感到惋惜。

穿透历史的风尘,历史的辩证法又一次放射出夺目的光华:“果断”和“时机”就好比是一对孪生姐妹,越果断的人,时机就会越多。反之,一个人如果缺少果断,时机也就难得垂青于他。在历史的关头,更是如此。

在众象纷纭中,在人生的各种转折中,果断地人敢于迅速决策,敢于对自己的决策负责,这样的人面临时机的概率自然要高于那些优柔寡断的人。

巨鹿之战包含着历史的必然。人生也是如此,每个关口都潜隐着命运的必然性。

本文标签: 巨鹿之战破釜沉舟
版权声明:

《项羽的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只是幌子,项羽赢下巨鹿之战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zhanshi/55191.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斯坦利·克雷默

    斯坦利·克雷默

    斯坦利·克雷默(Stanley Kramer ;1913~2001),美国电影导演、制片人。1913年9月23日生于纽约。他自30年代中期开始从事电影研究工作、剪辑和编剧,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晋升至副制片人。战后致力于拍摄有社会作用的影片,从1955

  • 茜茜·斯派塞克

    茜茜·斯派塞克

    茜茜·斯派塞克(Sissy Spacek ;1949~ ),美国电影女演员。原名玛丽·伊丽莎白·斯帕瑟克。1949年12月5日生于得克萨斯州奎特曼。17岁去纽约后曾登上歌坛,1972年在《黑A》里初上银幕,1973年因《荒原》而崭露头角,到80年代拍了

  • 马龙·白兰度

    马龙·白兰度

    马龙·白兰度(Marlon Brando ;1924~2004),美国电影演员。1924年4月3日生于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城。母亲是演员。曾在纽约戏剧实习班学习过一年。1944年在百老汇首次登台演出,1947年因在T.威廉斯的舞台剧《欲望号街车》中饰主

  • 泰隆·鲍华

    泰隆·鲍华

    泰隆·鲍华(Tyrone Power ;1913~1958),美国电影演员。是30~40年代初最受欢迎的男演员之一。他相貌英俊,为人善良,演技出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军,复员后力图从事拍摄严肃的影片,并经常从事舞台表演。1958年在马德里因心脏病

  • 卡尔·福尔曼

    卡尔·福尔曼

    卡尔·福尔曼(Carl Foreman ;1914~1984),美国编剧、导演、制片人。1914年7月23日生于芝加哥,1984年6月26日卒于加利福尼亚州的贝弗利希尔斯。40年代初,开始为低成本影片编写剧本。1949年起曾为导演、制片人S.克雷默编写剧本

  • 葛丽泰·嘉宝

    葛丽泰·嘉宝

    葛丽泰·嘉宝(Greta Garbo ;1905~1990),美国电影演员。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卒于纽约。出身贫寒。14岁时因貌美为一家大百货公司拍广告短片,如在《流浪汉彼得》(1922)中饰沐浴美女等。1922~1924年靠奖学金入斯德哥尔摩皇家剧院

  • 格雷格·托兰德

    格雷格·托兰德

    格雷格·托兰德(Gregg Toland ;1904~1948),美国电影摄影师。1904年5月29日生于伊利诺伊州查尔斯顿,1948年9月28日卒于好莱坞。从15岁开始在制片厂当勤杂工,后通过自学钻研,于1929年当上了电影摄影师。在他短促的创作时期里,对

  • 詹姆斯·斯图尔特

    詹姆斯·斯图尔特

    詹姆斯·斯图尔特(James Stewart ;1908~1997),美国电影演员。1908年5月20日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印第安纳。1932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建筑系。1935年开始从事电影。至1939年共拍了20多部影片。成名作是F.卡普拉导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