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战史风云 > 古代战争 > 邯郸之战秦国的损失有多大 秦昭襄王为什么要逼死白起

邯郸之战秦国的损失有多大 秦昭襄王为什么要逼死白起

时间:2022-05-23 16:37:45

  对邯郸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66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就在长平之战后一年,眼见赵国没有如约割让当初约定的六座城池,反而与其他五国眉来眼去积极组建对抗秦国的合纵联盟,深感受到欺骗和巨大威胁的秦昭襄王决定再次兴起大兵攻打赵国。然而虽然仅仅过去一年赵国自身的实力的确尚未恢复,但面对着这个武德浓厚的国家,秦军的进展十分缓慢。

  于是秦王嬴稷再次想到了他们国家的战神白起,寄希望于他能像一年前的长平之战一样力挽狂澜一举攻下邯郸。

  那么被秦王寄予厚望的武安君白起是否能够不负众望披挂上阵呢,在他身上又发生了什么一言难尽的事情,他最终的人生结局又是怎样,我们一起为大家揭晓。

  赵国毁约,秦军讨伐。

  就在秦军撤走后,赵孝成王这一次俯下身子认认真真的做了几件有利于国家人民的工作,他一边积极发展生产、整修武备恢复赵国势力,一边听从大臣卿的正确意见斩断向秦国割地求和的侥幸想法,积极同其他五国展开抗秦外交筹划新的合纵联盟。

  见此情景,秦昭襄王决定趁赵国尚未恢复好好教训一下赵孝成王和各国反秦势力。于是在长平之战结束刚刚一年之后,秦王嬴稷派遣五大夫王陵率领二十万大军向赵国进发。经过四五个月的时间的战斗,秦军不出意料地再次打到了赵国都城邯郸脚下。

  然而在此之后,秦军的进展却极不顺利,在一连组织多次对邯郸的攻城战后,均宣告失利。接到前线的报告,心中怒火中烧的秦昭襄王发誓一定要将邯郸踏平,于是不顾秦军也尚未得到彻底的休整的事实,又增派援军十万前往支援。

  然后亲自探望了刚刚病愈的武安君白起,询问他对前线战事的看法,并且观察一下他是否有意接替王陵担任新的秦军统帅。面对国君的询问,白起颇为坦诚地回答道:“大王啊,这话要是您一年前问我,我一定回答您‘完全可以没问题’。

  因为当时赵军全军覆没,整个赵国已经是一副空架子,而其他五国摄于我秦军大胜的军威也不敢前来救援。

  但此一时彼一时,邯郸城是赵国的首都,赵国苦心经营城高池深本来就不是那么容易攻打的。现在的赵国经过一年的休养生息多少恢复了一些元气,但我军将士仍没得到充分的修整还很虚弱。现在即使是我们和赵国单打独斗也未必能拿下,更何况这一年来赵国积极拉拢几个国家组成对抗咱们的战略联盟。

  如果咱们在邯郸城下久拖不决,其他国家再来个趁火打劫,咱们秦国可就全面被动了。依我看您还是下令撤军吧,这样虽然咱们秦国没什么面子,但好歹保住了里子。”

  久攻不克,迁怒白起。

  听到自家战神如此唱衰,秦昭襄王心里不打舒服,于是又让丞相范雎前去劝说。然而这一次秦王嬴稷却是所托非人,当初正是在范雎的建议下,秦王不顾白起一鼓作气拿下邯郸的建议而坚持撤军的。为此白起深恨范雎从中作梗、瞎指挥,一见他登门拜访。索性躺在床上称病不予接见。

  看见丞相都吃了闭门羹,嬴稷只得派遣老将王龁去前线接替王陵指挥全军。然而诚如白起所言,今时不同往日,邯郸城坚固难以攻打,即使是在秦军增兵换将之后,经过长达一年时间的不断攻打,邯郸城仍然是屹立不倒。

  听到这个消息,武安君白起说了他最不该说的一句话,他不无得意又包含嘲笑的揶揄道:“早和大王说过了,他固执己见不听我的,现在怎么样!”

  本就被邯郸攻坚战弄得焦头烂额的秦昭襄王,听到此话后更是恼怒异常,他下诏强迫白起接替王龁攻打邯郸,但被白起以身体有病为由一口拒绝。到这一步嬴稷彻底愤怒了,他随即下令:“既然你自称有病不能再为秦国效命,那么也就别再拿秦国的高薪了,免去他的一切官爵贬为一名老兵,让他滚到阴密啃土豆去。”

  恼羞成怒,赐死白起。

  对白起的组织处理相对简单,可秦军前线面对信陵君率领的诸侯联军,可就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了,看着秦军主帅王龁被诸侯联军打得大败的军情急报,嬴稷急得直想挠墙,百爪挠心之际又想到此时白起说不定在那个阴暗的小角落里怎么嘲笑自己。于是下令白起现在、立刻、马上给我滚出咸阳城。

  白起接到诏令,嘴上骂着娘上路了。看到白起如此怨望的嬴稷心里再次燃起了怒火,他对丞相范雎说:您看他程的时候嘴里骂骂咧咧,分明是对我秦王心怀不满,他想干什么,是不是打算再投奔别国带着大兵打回来呀。这个后患绝不能再留!

  于是派出侍卫携带诏令和一口宝剑前去追赶,当他们终于在咸阳城北十里处的杜邮追上白起后。读完诏令的白起接过宝剑,仰天长叹后自刎而死。

  总结:白起的死读起来令人唏嘘不已,身为一代名将在战场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同时却拙于谋身,最终触怒了君王,落得如此可悲的下场。然而抛却白起的个人境遇不谈,我们却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想象,那就是江山代有才人出的秦国,并未因为武安君白起的自尽而停下扩张的步伐。

  且不论在此后出现的蒙恬王翦一个个光耀千古的名将,就是领军主将的仅是名不见经传的王陵、王龁等人,一样可以对六国军队形成碾压之势,从这一点说,也许秦军真正的军神就是秦军自己。

本文标签: 邯郸之战秦国
版权声明:

《邯郸之战秦国的损失有多大 秦昭襄王为什么要逼死白起》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zhanshi/23742.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