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风云人物 > 虞允文

虞允文

(南宋初年名臣,唐朝名臣虞世南之后)
最后更新于:2022-12-03 09:15:15

<a href=/renwu/107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虞</a>允文

虞允文(1110年12月14日-1174年7月18日),字彬父,一作彬甫。隆州仁寿县(今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人。南宋初年名臣,唐朝名臣虞世南之后。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虞允文登进士第。累官中书舍人、直学士院。他在出使金国时,见其大举运粮造船,便在回朝后请宋廷加强防御。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以参谋军事犒师于采石,指挥三军大破南侵的金帝完颜亮,使“宋事转危为安”。次年,任川陕宣谕使,与大将吴璘共谋进取,收复陕西数处州郡。乾道元年(1165年),拜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乾道三年(1167年),出任四川宣抚使、知枢密院事。乾道五年(1169年)拜相,任用胡铨、王十朋等。乾道八年(1172年),加授左丞相兼枢密使、特进,旋即再镇四川,封爵雍国公,世称“虞雍公”。淳熙元年(1174年),虞允文去世,年六十五。累赠为太师,谥号“忠肃”。

虞允文姿貌雄伟,慷慨磊落。早年以文章致身台阁,后遭逢危局,挺身而出,出将入相近二十年,史称其“战伐之奇,妙算之策,忠烈义勇,为南宋第一”。其书法“词语详雅,气象雍容”,传世墨迹有《适造帖》《钧堂帖》等。有《虞雍公奏议》等传世,今多已亡佚。《宋诗纪要》及《宋代蜀文辑存》辑录其作品。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十一月二日(12月14日),虞允文生于隆州仁寿县。其先祖为唐初名臣虞世南。虞世南的七世孙虞殷,任仁寿郡守(即隆州汗少),虞氏遂定居于此。

虞允文幼时聪慧,七岁即能提笔作文。后来凭借父亲为官的缘故,进入仕途。母亲去世后,虞允文极度悲伤。他考虑到父亲孑然一身,且身患有疾病,故七年未曾调官,直到父亲逝世之后,才重新投身功名。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虞允文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及第,获授彭州通判,后改为权知黎州、渠州。当时,宰相秦桧当权,虞允文等蜀地文士皆不获重用。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病死,高宗想要收用被废弃的蜀士,中书舍人赵逵首荐虞允文,使他被高宗召对。虞允文在应答中,首先认为人君应该敬畏上天、安抚百姓、遵效祖宗成法;其次又论及当时士大夫风气中的弊病,从而提出,在以文章、言谈、政事选用这些士人时,地射充应该分别裁汰其中的轻浮、巧伪、苛刻者,这样才能使被选中的官员任重致远;最后,他极力陈述四川财赋科输的弊端。高宗闻言,欣然采纳。随后,虞允文被除授为秘书丞,累官至礼部郎官。

金国皇帝完颜亮遣使增修汴梁,有大举侵宋之意。但宋廷所派的使者王纶却称金国方面“恭顺和好”,丞相汤思退也一意主和,“置边备不问”。之后,完颜亮的企图逐渐暴露,虞允文于绍兴三十年(1160年)正月上疏建议:“金人必将败盟,五路出兵,希望诏命重臣商议备御之策。”

绍兴三十年(1160年)十月,虞允文借职工部尚书,充任贺正使,出使金国。他与馆伴宾射,一发中的,使金人惊异。在金国境内,虞允文眼见金人正在大规模运输粮草、打造战船,辞行时,完颜亮又有“看花洛阳”之语,于是在回朝后,将这些事尽皆奏报嘱全道朝廷,并请求加强淮、海沿线的边备。

之后,虞允文被任命为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当时的三衙管军(最高长官)由宦官承理,虞允文认为:“自古以来,人主的权力,不下移至奸臣,便是落在亲随幸臣手中。秦桧盗权十八年,秦桧死后,大权才回归陛下。近来三衙长官交结中官(宦官),宣和、明受之鉴(指宋徽宗时的童贯典军、梁师成乱政,及高宗初年的苗刘兵变)近在眼前。”高宗醒悟,立刻禁止此事。

采石大捷

采石之战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帝完颜亮统率金军主力越过淮河,进迫长江。两淮前线宋军溃败,金军如入无人之境。

十月,完颜亮自涡口渡淮河,淮东、淮西宋军后撤,“中外震恐”。高宗令同知枢密院事叶义问出督江、淮军事,虞允循翻浆道文为督视篮微宙江淮军马府参谋军事,负责协助叶义问抗敌。

十一月,完颜亮领大军逼近采石。淮西主帅王权获罪免职,拜去户由大将李显忠接任,虞允文则被派往采石(今属安徽马鞍山)犒师。虞允文到采石后,见宋军萎靡不振,形势危急,于是亲自督师,向当时军心散漫的士兵演说:“若金军成功渡江,你们又能逃往哪里?我军控制着大江,若凭藉长江天险,为何不能于死里求生?何况朝廷养兵三十年,为什么诸位不能与敌血战以报效国家?”这番演说成功把士兵团结起来,并大大振奋了军心。他并随即把散处沿江各处无所统辖的军队迅速统合起来,以一万八千人的兵力与十五万金军决战于采石矶,结果大败金军,赢得了著名的“采石大捷”。

随后,完颜亮移兵扬州,虞允文又赶赴镇江府(今江苏镇江)阻截。完颜亮见渡江失败,逃往扬州。进攻其他地区的金军也被宋军打退,完颜亮不禁大怒,在进退无路的条件下,孤注一掷。下令金军三天内全部渡江,否则处死,这促使其内部矛盾激化。十一月下旬,完颜亮被部下所杀。金军退屯三十里,遣使议和。采石之战后,虞允文在南宋朝野上下获得了极高的声誉。

力反割地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正月,高宗抵达建康府,旋即商议回銮行在(临安府),下诏授御营宿卫使杨存中为江淮、荆襄路宣抚使,虞允文为副使。因朝臣反对杨存中的任命,虞允文也不能成行,改任川陕宣谕使。陛辞之际,他向高宗分析局势,认为此时正是“恢复”之机,应该坚持用兵。

虞允文抵达四川后,与大将吴璘商议收复中原的大业,再次北伐中原,吴璘攻克凤翔,收复巩州。金国整治兵马,想要争夺陕西被宋军收复的州郡,蜀中方面想要放弃这些地方,虞允文则认为不可。

宋孝宗即位后,在保守派史浩等人的进言下,“欲尽弃陕西”,要求西线宋军放弃战果,“东不可过宝鸡,北不可过德顺,且欲用忠义人守新复州郡,官军退守蜀口”。虞允文力争无果,吴璘仓促撤退,被金军偷袭,损失惨重,此前收复的秦凤、熙河、永兴三路再入敌手。此后,虞允文前后十五次上疏,陈述了陕西对于中兴大业,乃至整个四川的重要性,“一旦弃之,则窥蜀之路愈多”,又移朵狱肯采书宰相陈康伯,请求声援,但陈康伯“牵于同列,不能回也”。孝宗想召虞允文回朝,询问陕西事宜,而朝中执政者对他多有忌惮,仅将其改授为显谟阁直学士、知夔州,仍在地方主政。不久后,孝宗又命虞允文上奏陈述自己的意见。

隆兴元年(1163年)六月,孝宗召虞允文入对,他力反宰相史浩弃地之说,认为“有八可战(之由)”,并用笏板在地上圈划,说明弃地的利害。孝宗醒悟,先命虞允文以敷文阁待制出知太平州,随后升授他为兵部尚书、湖北京西宣抚使(一作宣谕使)。七月,改为湖北京西制置使。

当时,宋廷遣使向金国议和,一意主和的宰相汤思退又想要放弃南宋掌控的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州东)、海(今江苏连云港)、泗(今江苏盱眙北)四州,虞允文五次上疏力争,并拒绝放弃所辖的唐、邓二州。汤思退大怒,诬称其“大言误国,以邀美名”,又假意请召他回朝,其实有排挤之意。虞允文交还印绶,乞请致仕,仍坚持认为不能放弃四州,被孝宗改授为显谟阁学士、知平江府。

出入朝廷

隆兴二年(1164年),金国又挑起战事,汤思退获罪贬谪,孝宗追悔不听虞允文的进言。适逢被召回的名臣陈俊卿也举荐虞允文才堪大用,孝宗遂于同年十一月召其入朝,拜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十二月,改授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乾道元年(1165年)三月,虞允文被正授为参知政事,仍同知枢密院事。同年秋,金国所派的使臣完颜仲“偃蹇不敬”,虞允文请求将其斩首,朝议意见不一,此事遂被搁置。适逢宰相钱端礼收受官员李宏的玉带,此事被发现后,牵连虞允文,使其遭到御史章服的弹劾,于是在同年八月罢相,外出为宫观官。

刷新蜀政

乾道三年(1167年)二月,虞允文再次入朝,授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五月,吴璘去世,四川制置使汪应辰暂掌宣抚使司事务。但孝宗担心汪应辰“不习军事”,于六月特命虞允文出任资政殿大学士、四川宣抚使,旋即诏命他仍兼知枢密院事。颁诏前,孝宗特地告诫虞允文:“凡事不应效仿张浚的迂阔,军前之事,你一一亲临。”

抵达四川一个月后,虞允文被召回临安,不到数月,又回到四川。此行,太上皇赵构御书《圣主得贤臣颂》赐给虞允文,孝宗亲自题跋;陛辞时,孝宗又将自己穿过的两只鞋子和一套甲胄赐给他。

虞允文在途径郢州(今湖北钟祥)时,奏请在此地筑黄鹰山城;途径襄阳时,又奏请修缮襄阳府城。八月,虞允文抵达汉中,又前往沔阳。九月,到益昌。

虞允文返回四川后,奉行孝宗劝诫的九事,以整饬军政为急务:

奏请核查各部军卒,根据战斗力分为三级,最上级作战,中、下二级负责运输辎重,最后的老弱者被裁汰。据此,共裁汰了上万冗兵,节省缗钱四百万。而被裁者如在从前有功劳,就加授闲散官职;

命利州路帅臣晁公武重新核实兴、洋二地的义军,共检得二万三千九百余人;

又得到陕西弓箭手的训练要略,参考绍兴年间的规制,整理为兵书,赐给各文武官吏;

将马政交付官员张松打理,奏请依据旧制分设川、秦二处茶马司。

虞允文的这些举措,使得蜀地军政一新。

当初,虞允文在枢密院时,从金降宋的将领萧遮巴提议料理军卒,虞允文曾奏请三衙对被清裁的士卒加以安抚、收编。到此时,金、洋、兴元三地有两万归正人,拦路诉说被拘囚的苦楚,虞允文为他们分配官田,使其恢复生产。此外,他还打算联系金将姜挺、白沂,按照朝廷的诏令招募巩州人王嗣祖,企图联合西北各族一同进攻金国,派蕃僧六彪与王嗣祖一同前往商议,但最后未有成果。当时,邛、蜀等十四州发生饥荒,共有“荒政凡六十五事”,剑州将节余的钱帛五万捐献灾区,但虞允文没有接受。

宰执朝廷

乾道五年(1169年)三月,虞允文被召回临安。六月,升任枢密使。七月,与宰相陈俊卿一同反对召幸臣曾觌入朝,曾觌最后被外放为浙东总管。八月,升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制国用使,正式拜相。

虞允文在相位时,大力提拔贤良之士,如洪适、汪应辰、杨万里、胡铨、周必大、王十朋、赵汝愚、晁公武、李焘等人。他平时但凡见闻某人可取言行,便将其记下。最后将人才分为三等,辑成《翘材馆录》一书,以收用贤才。

孝宗忧心南宋“兵冗财匮”的现象,虞允文于是与陈俊卿商议裁汰三衙中的杂役以及虚占军籍的冗员,并使三军将士没有怨言。

乾道六年(1170年)五月,陈俊卿奏请挽留因直言被外放的右正言龚茂良,触怒孝宗,以至于陈俊卿辞免相位,出居浙江亭(今浙江杭州南白塔岭下钱塘江滨)待命两日,朝廷都不予批复。虞允文觐见孝宗,详细论述君臣礼遇之道,甚至叠拜在孝宗榻前,最终使陈俊卿被优待,出判福州府。

孝宗派祈请国信使范成大向金国索求北宋诸帝陵寝之地,并请更定受书之仪。金国恼怒南宋方面不在国书中提及受书之仪,予以拒绝,而谍报又传称金国“欲以三十万骑奉迁陵寝来归”,宋廷内外大震,荆襄将帅纷纷奏请增兵戍守。虞允文认为:“金国正戒于完颜亮之败,绝不敢轻举妄动,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奏请停办此事。朝臣议论纷纷,虞允文不为所动,最终金国方面也并未出兵。

自乾道三年(1167年)庄文太子赵愭早逝后,孝宗不再立太子。虞允文屡次上疏恳请立储,至乾道七年(1171年)正月,孝宗遂立皇第三子、恭王赵惇为太子,外放皇子赵恺为两镇节度使。

侍卫马军司在临安的牧地狭小,且不利于放牧。虞允文请求改牧地至镇江,在情势危急时便于调动战马渡江。三军将士对此颇有微词,之后谏官也“以此为言”。

乾道七年(1171年)三月,工部侍郎胡铨被谏官弹劾去职,虞允文请将其留侍经筵,孝宗遂留胡铨为翰林侍讲。之后,胡铨举荐名儒朱熹,孝宗询问虞允文是否识得朱熹,虞允文称朱熹的功力“不在程颐下”,孝宗于是下诏征朱熹入朝。

登闻检院、登闻鼓院订立六条规定,抑制士民上书,虞允文极力反对,使此议被搁置。

乾道八年(1172年),孝宗改“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二月,虞允文被授为左丞相兼枢密使、特进,大臣梁克家升任右丞相。虞允文曾经举荐梁克家接替自己,孝宗不许。后又称病请辞,并推荐梁克家为人靖重,有宰相之才,最后二人得以同任宰相。

孝宗赐手诏给虞允文说:“朕正想用武臣为枢密官,你看曹勋如何?”虞允文认为曹勋“人品卑凡”,不可任用。之后,孝宗又授宠臣张说为签书枢密院事,右正言王希吕与御史台官员交相弹劾张说。孝宗大为恼火,手诏宰相:“与远恶监当(意指将王希吕贬至偏远险恶之地为官)。”虞允文予以驳回,孝宗更加愤怒。梁克家说:“王希吕弹劾张说,是维护朝廷纲纪;左相(指虞允文)援救王希吕,是为了维护国体。”孝宗怒意稍解,最后只是轻罚王希吕。

功业未就

一次,孝宗诏命宰臣推选谏官,虞允文举荐了为人刚直诚实,且文采出众的李彦颖、林光朝、王质三人,孝宗久未答复。而曾觌举荐一人,立刻被赐第,并擢升为谏议大夫。虞允文联合梁克家力谏未果,遂一心乞求离朝,于乾道八年(1172年)九月被外授为少保、武安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封爵雍国公。随后又赐虞允文家庙祭器,以示宠遇。

陛辞之际,孝宗谕示虞允文进兵收复失地的方略,约定以某日会师于河南。虞允文说:“以后要防止朝廷内外不相呼应。”孝宗答道:“如果西师(指四川宋军)出兵而朕还在犹豫,那是朕辜负你;如果朕已经行动而你仍在犹豫,那就是你负了朕。”又亲临正衙酌酒、赋诗,为他践行。

虞允文

乾道九年(1173年),虞允文抵达成都就任。当时四川宋军每月领米一石五斗,不能养家,虞允文得讯后,捐出宣司钱三十万换米,按照士卒家中人口增给米数;除此之外,他还订立户马(宋代官府派民户养马以供军用的制度)七条,搜括民马,“奏选良家子”,以备将来的战争使用。

此前,四川北部有一位名为寇邻的首领,率领数万人活动于商、虢二州之间,在虞允文任相时归顺南宋;到虞允文镇蜀时,他又派人向四川方面去信联系,但虞允文未作回复,只是照旧羁縻而已。之后寇邻的密谋泄露,被金国暗中逮捕。宰臣叶衡将此事奏报朝廷,虞允文上疏自辨,并请求纳禄,孝宗未批复。

孝宗曾对虞允文有共同洗雪“丙午之耻”、北伐中原的期许。但虞允文镇蜀一年,并没有进兵的计划,孝宗下密诏催促,他却称军需尚未完备。

淳熙元年(1174年)六月十八日(7月18日),虞允文因积劳成疾,不幸病逝,享年六十五岁。孝宗闻讣讯,为之辍朝,追赠少师。

据《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称,孝宗因虞允文镇蜀时未曾有北伐的计划,心中颇为衔恨,在他死后,“凡宣抚使饰终之典,一切不用”。到虞允文举荐的赵雄拜相之后,屡次为他申辩,称其有志于恢复,但不幸逝世,才无法完成使命。淳熙四年(1177年),孝宗在白石大规模阅军,赵雄奏称军中都是年少健壮之人,孝宗感叹:“之前虞允文进行裁汰之法,如今才见成效。只谈采石一事,也是奇绝。”次年,赵雄拟请加赐虞允文赠谥,孝宗同意,并删去赵雄所拟诏书中“久在相位,实著勋劳”八字,将所赠太师之官改为太傅,谥号“忠肃”。

庆元元年(1195年),宋宁宗重新追赠虞允文为太师。

主要影响

政治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虞允文受命为川陕宣谕使,与四川宣抚使吴璘共谋进取,收复陕西数处州郡,并在随后反对放弃陕西三路之地;任湖北京西制置使时,又拒绝放弃所辖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州东)二州于金国。

乾道三年(1167年),虞允文出任四川宣抚使。在任内积极整顿正规军和民兵,减缩军费开支,使蜀地军政一新。乾道八年(1172年),再镇四川,勤练士卒,筹划北伐。

虞允文为相期间,留心搜罗人才,洪适、汪应辰、杨万里、胡铨、周必大、王十朋、赵汝愚、晁公武、李焘等人皆受其赏识拔擢;又裁汰冗员,节省开支,一意革除弊政。他屡次疏请立储,使朝局安定。

军事

宋高宗末年,虞允文出使金国,见其大举运粮造船,便在回朝后奏请宋廷加强沿淮及海上之防御。宋金战争再起后,他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以参谋军事犒师于采石(今属安徽马鞍山),临危受命,指挥三军大破南侵的金帝完颜亮,阻止了金军渡过长江的企图,使“宋事转危为安”。

历史评价

赵昚:①虞允文公忠出天性,朕之裴度也。(宋史》引)②前此虞相行拣汰之法,今方见成效。只如采石一事,亦自奇绝。(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引

赵雄:①虞某有志恢复,不幸死不及事。(《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引)②虞允文采石之功,未经显赏。久在相位,实著勋劳。(《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引

汪应辰:虞公所谓范尧夫(范纯仁)佛地位中人也。(《宋故左丞相节度使雍国公赠太师谥忠肃虞公神道碑》引

陈亮:①公忠贯日月,采石之勋已著,而规恢之任,在公一身。(元一统志》引)②自故相虞允文再抚西师,风饕雪虐,经理兵事,不幸而薨于汉中。(元一统志》引

采石之战—连环画

杨万里:①食必观书,为文立成, 不雕而工。(《宋故左丞相节度使雍国公赠太师谥忠肃虞公神道碑》)②维古南国,以江为壁。维宋中兴,以人为城。孰为其人,虞姓雍公。玉立长身,岩岩岱嵩。维我高宗,殪彼北戎。匪公则贤,高宗睿聪。揠而将之,万英之中。绍兴辛巳,彼敌暴至。其来冲风,其速如鬼。我师既溃,彼锋益锐。公奋孤忠,转败为功。北敌射天,岱嵩压之。敌駓饮江,岱嵩跲之。跲之则毙,压之则殪。赫我天声,濯吾王灵。风鹤弗鸣,彼自震惊。草木弗兵,彼自割烹。在昔典午,有导有安。曷尝帅师,与敌周旋。武哉雍公,儒衣据鞍。矢石纷前,对之夷然。弗色弗声,弗麾弗鞭。笑谈之间,一靖烽烟。乾坤再安,神人重驩。赤子晏眠,今四十年。公事高宗,尽节尽瘁。万事不理,惟理一事。公相孝宗,端委庙堂。旁招俊乂,寘彼周行。维宋中兴,两社稷臣。前张后虞,皆蜀之人。相望有伟,与宋靡已。作颂以纪,太史万里。(《宋故左丞相节度使雍国公赠太师谥忠肃虞公神道碑》

刘光祖:中兴以来,前有魏国张公(张浚),后有雍国虞公,为国家仕其劳而当其危者也。彼曾不少愧焉,又忍妄短毁之乎!(《雍国忠肃虞公奏议·序》

李昂英:柳开以文士请兵,果能制契丹之部落。虞允文以儒者视师,卒能成采石之骏勋。(《崔清献公行状》

脱脱:①允文姿雄伟,长六尺四寸,慷慨磊落有大志,而言动有则度,人望而知为任重之器。早以文学致身台阁,晚际时艰,出入将相垂二十年,孜孜忠勤无二焉。(《宋史》)②允文许国之忠,炳如丹青。金庶人亮之南侵,其锋甚锐,中外倚刘锜为长城,锜以病不克进师。允文儒臣,奋勇督战,一举而挫之,亮乃自毙。昔赤壁一胜而三国势成,淮淝一胜而南北势定。允文采石之功,宋事转危为安,实系乎此。及其罢相镇蜀,受命兴复,克期而往,志虽未就,其能慷慨任重,岂易得哉?(《宋史》

吴宽:虞忠肃公采石之战,日星晦蒙,江水震荡,功烈赫然于时,足以詟伏彊敌,愧死名将,疑其平日为人,有喑哑叱咤、千人皆废之状。(《跋宋虞忠肃公手帖》

丘濬:古今水战,采石比赤壁尤奇且难。周瑜主将,而允文书生也;瑜握重兵,而允文空拳也;瑜有孔明为犄角,而允文只手也。(太史升庵文集》引

杨慎:虞雍公战伐之奇,妙算之策,忠烈义勇,为南宋第一,与张魏公相上下。(太史升庵文集

王世贞:虞允文之材逾于(张)浚,其气则不如也。(《弇州四部稿》

陈子:自汉以后,文武渐分,然犹有虞诩、诸葛亮、周瑜、陆逊司马懿羊祜、杜预、温峤谢玄韦睿崔浩李靖、裴行俭、郭元振、裴度、李德裕韩琦李纲、虞允文之徒奋策儒素建功阃外,为时宗臣。彼岂必有抟虎之力,射雕之技哉?不过深明古今之事,能决机宜之便耳。(安雅堂稿

屈大均:汉唐以来善兵者率多书生,若张良赵充国邓禹马援、诸葛孔明、周瑜、鲁肃、杜预、李靖、虞允文之流,莫不沉酣六经,翩翩文雅,其出奇制胜如风雨之飘忽,如鬼神之变怪。(《翁山文外》

朱轼:方金主亮之南下也,宋承秦桧秉政之余,奸回在位,忠良黜远,武备废弛,人心离散。是以敌兵甫临,江淮糜溃,微(陈)康伯定议于内,允文决防破敌于外,宋之为宋,未可知也。当是时,守江之兵既退,上流之师未来,羸卒数千,不足自保。而金人强旅百万,即日渡江,其危如一发引千钧,讵足为喻。允文不避死亡之责,临机制变,遂破敌兵、安社稷,虽谢石之振淝水,未有若斯之烈也。(《史传三编》

林纾:周瑜、陆逊、谢石、虞允文,岂曹操刘备苻坚、完颜亮之敌?独能摧陷掩取之者,一骄而黩兵,一敛而伺敌也。(《<滑铁庐战血余腥记>序》

章太炎:宋之割于女真也,岳飞、虞允文出而匡之。(《革命之道德》

蔡东藩:①一鼓竟能褫逆魄,六军从此服儒生。(宋史演义)②历代无道之主,莫如金亮,亮之罪上通于天,大举伐宋,正天益之疾而夺其魄耳。假使高宗构有恢复之志,声其罪而加之讨,则南北义士,奋起讨逆,大憝授首,炎宋中兴,宁非快事?乃闻寇南来,即思退避,愚弱不振,一至于此。幸陈康伯劝阻于内,虞允文达权于外,始得侥幸一胜,保全东南。论者谓以弱制强,以寡败众,允文之功居多……故予谓采石一役,盖犹有天幸云。(宋史演义

毛泽东:伟哉虞公,千古一人。(《读<续通鉴纪事本末>批语》

徐培根等:当王权自庐州溃败渡江之时,江淮防线实既陷入总崩溃之危厄。此时李显忠驰援未至,采石已无主将督师。幸赖虞允文不避艰危,毅然负起安危之责,以忠义勉励溃军,重整旗鼓、布置江防,遂能以精良之战船,击破窳败之敌舟而制胜,实危殆中之幸胜也。(中国历代战争史

主要作品

文学

虞允文文采出色,主要作品为奏疏类散文:采石一役,作《江上军事第一剳子》 《江上军事第二剳子》《江上军事第三剳子》《奏还汪应辰知衢州词头疏》;为川陕宣谕使时,作《论用吴璘以图恢复疏》《论巩州未下可忧疏》《论营田之利弊》等奏疏;隆兴元年(1163年),又有著名的《论可战之机有九疏》;乾道三年(1167年)出为四川宣抚使时,作《论明良交感惟信与诚疏》《谢赐御书汉崔寔政论疏》《论西蜀草木之妖、措置水旱盗贼之备疏》等 。

虞允文另外还有两篇早年之作比较有名,一是《辨乌赋》,一是《诛蚊赋》。有《诗文集》10卷,今已佚。《宋诗纪要》收录其诗2首,《宋代蜀文辑存》收录其文85篇。

书法

虞允文不仅诗文出色,在书法上也颇有造诣。明代书法家吴宽在《跋宋虞忠肃公手帖》中评论其书法“词语详雅,气象雍容”,明代文艺评论家王世贞也说:“文氏《停云馆帖》十跋……第六卷为南宋名臣书,如……虞雍公之俨雅,皆有可采者。”

虞允文传世的墨迹有《适造帖》、《钧堂帖》等。

其它

虞允文还著有《经筵春秋讲义》3卷、《新唐书注》、《五代史注》、《乾道重修敕令格式》120卷、《虞雍公奏议》22卷(287篇)、《内外志》15卷,参与监修《续会要》300卷,这些作品至今多已亡佚。

轶事典故

宽厚不校

虞允文为左丞相时,遭到御史萧之敏的弹劾,上章待罪。宋孝宗前往德寿宫(太上皇赵构住所)时,太上皇说:“虞允文在采石立功时,萧之敏在何处?不要听任虞允文去职。”孝宗于是将萧之敏外调地方,又亲自在扇面上题诗,以挽留虞允文。虞允文认为萧之敏为人端庄正直,请召他回朝,以开辟言路。孝宗认为虞允文所言宽厚,特命大臣曾怀将此事写在《时政记》中。

处事得体

为庆贺乾道八年(1171年)的会庆节(宋孝宗生辰),金世宗派外戚乌林答天锡作为使臣来南宋祝贺。乌林答天锡傲慢不恭,坚持要求孝宗下榻问候金世宗的起居,孝宗不允,他便长跪不起,一旁侍臣都惊愕失措。面对这种情况,虞允文请求孝宗先回宫中,并命知閤门事王抃告诉乌林答天锡说:“大驾既已动身,便难以再度临朝,使臣到来,且随班向陛下祝寿。”乌林答天锡闻言,惭愧退下,次日随群臣觐见孝宗。

人际关系

虞世南

唐太宗时官至弘文馆学士,封永兴县公。卒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懿”。

曾祖父

虞昭白

追赠太师、周国公。

祖父

虞轩

追赠太师、魏国公。

父亲

虞祺

宋徽宗时进士,官至潼川府路转运判官。后赠太师、秦国公。

母亲

——

封秦国夫人。

——

妻子

王氏

出身“成都甲族”,累封蜀国夫人。

子辈

长子

虞公亮

曾任奉议郎、直秘阁等职。

次子

虞公著

曾任朝散郎、知开州。

幼子

虞杭孙

曾任奉议郎、余杭县丞。

女儿

虞枢娘

嫁从事郎、黎州军事推官张熠。

孙辈

孙子

虞易简

曾任承议郎、枣阳军使。

虞刚简

虞允文诸孙中最知名者,官至利州路提刑。

虞方简

曾任宣教郎、知江安县。

虞秌

曾任宣教郎、知青神县。

虞夷简

曾任宣教郎、郫县丞。

虞普

曾任承奉郎。

虞曾

生平不详。

虞泰

生平不详。

后世纪念

虞允文墓,别名丞相坟,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虞丞乡丞相村西,距县城16公里,距眉山市32公里。紧邻黑龙滩风景区,是黑龙滩旅游区支线景点。

墓冢高3.5米,宽11米,长20米,石砌拜台宽33米,长15米,宽1.3米。现存墓碑为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知县何肇祥重立,高2.3米,宽1.8米,上书“宋丞相虞忠肃公墓,知仁寿县事何肇祥重建”。

墓前辟建有仁寿虞公陵广场,广场上塑虞允文像。先为乐山市文物保护单位。乐山、眉山分家后,成为眉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虞允文史料索引

《诚斋集·卷一百二十·宋故左丞相节度使雍国公赠太师谥忠肃虞公神道碑》

《宋史·卷三八三·列传第一百四十二》

《史传三编·卷三十八·名臣传三十》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三·宋八十七》

本文标签: 虞允文

上一篇:范钟

下一篇:蔡确

版权声明:

本文关于历史人物《虞允文》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renwu/29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