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历史故事 > 古代匈奴让中原王朝十分头疼 他们是现在的什么民族

古代匈奴让中原王朝十分头疼 他们是现在的什么民族

时间:2022-05-19 15:42:53

  古代让人头疼的“匈奴”,是现在哪个民族?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很多朋友都在电视剧中看到过有关与匈奴的画面,在很多历史典籍中,笔者都给匈奴人冠上了残暴野蛮的标签。

  在很多正史中,都有对北方匈奴人的记载。他们表示那些匈奴战士杀人如麻,手段残忍,不断的侵扰中原北部的安宁,甚至还会去屠戮北方的村庄的村民。那么当年的匈奴,到底是现在我国的哪个民族?他们的发展历程中,又发生了那些故事呢?

  01生活环境的恶劣造就了匈奴的民族特色

  按照正史作品的最初记载,公元前3世纪第一次发现了来自于北方的少数民族,这些民族的人民都是通过游牧的方式生存的,农业生产能力几乎为0。一直到公元前的150年左右的时段,匈奴人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巅峰。

  他们的“游牧系统”已经初成规模,并且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开始朝着畜牧业的思想去进行发展,但是生活环境依然恶劣,畜牧到哪里,他们就去哪里,没有固定的居住地区,很多时候都要体验风餐露宿,被蚊虫叮咬之苦。

  为了能够让子孙后代生存下去,成年的匈奴人会教授自己的孩子各种狩猎技巧,面对很多户外的严峻环境,如何生存。除此之外匈奴很有可能自打出现之后,就是以部落的制度存在,虽然大家都是一个民族,但是部落和部落之间依然容易有冲突的情况诞生。

  当战乱出现的时候,那些匈奴孩子就会被当成是未来部落战斗力的希望,学习各种战斗技巧。所以匈奴和中原的教育环境是不一样的,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的不一样,导致了匈奴民族的特殊。

  中原的孩子学习的内容,是为了以后能够更好的生活,当然当时大部分百姓还是过得很辛苦的,会饿肚子,但至少能够存活下去。而匈奴孩子所训练的技能,就是为了生存,这也就是为什么被匈奴部落抛弃,大概率会死在野外的原因,通过个人的能力,真的很难在严峻的北方生活下去。

  也就是因为中原物资丰饶,匈奴有了想要南下侵略的想法,他们确实非常勇猛,对我国北方边境造成了很大的麻烦。然而在最早的侵略时段,他们被打得非常惨,这就要从匈奴民族和中原民族,在正史上记录的第一次碰撞开始说起了。

  02不断侵略不断被虐,最终完成融合

  自从正史记载以来,匈奴最早出现在阿尔泰山以北,在一个非常狭小的区域生存着。在资源极其有限的情况下,他们为了生存,绝对开始向外进行扩张,从而有了之后数不清的侵略冲突。

  其实最开始匈奴人的眼光并没有瞄准中原,他们也许是了解中原文明领先他们太多,也可能是还没有对中原进行探索,完全没有概念。

  最初他们的目标是放在了欧洲的一些国家,当时欧洲的发展速度很慢,相对中原落后的不是一点,匈奴人因为彪悍的作战方式,让欧洲人吃了不少苦头。

  等到侵略了欧洲之后,匈奴人发现在他们那里好像也捞不到什么好处,这时候就想着要把手朝着中原地区伸。当时的匈奴在军事能力上,已经初具规模,在发现了中原有着极为丰沃的物资之后,他们动心了。

  正史中匈奴第一次侵略中原,是在秦朝时期,而且还是在秦朝兵强马壮的时候,不断的骚扰北方确实让秦始皇感到心烦,原本他是想要好好发展国家力量,匈奴的入侵让其非常生气,直接派出了蒙恬出战。

  按照当时的记载,匈奴当时信心满满,态度极为傲慢,但是当蒙恬率领的秦国大军到来之后,瞬间就慌了。他们发现了自己和秦国之间的巨大差距,自己手中的武器也好,身上的装甲也好,队伍的规模等等,秦国大军都完成了降维打击。

  秦始皇为了保卫边疆,在击退了匈奴之后,下令建设了长城,虽然当时确实有劳碌百姓的恶名,但确实造福了后人,也有效的抵制了匈奴的侵略势头,在失去了骑兵优势之后,匈奴的骑兵就是秦国弓箭手的靶子。

  一直等待到秦国灭亡后,匈奴人觉得机会应该来了,开始了第二次的大规模侵略,当时是汉朝刚刚建立的时段,汉朝中央集权手中的力量非常有限,没有精力去巩固北方的防线,导致很多北方百姓面对匈奴的烧杀抢掠失去了生命,或是离开了自己的家园。

  不过等到汉武帝刘彻主持朝政的时候,汉朝中央集权极为稳固,中原内部不被匈奴干扰的地带发展的不错,汉朝从原本的议和态度,转变为想要反击,而且反击的态度非常明确。

  按照汉武帝的想法,一定要将匈奴完全歼灭,不给到他们一点翻身的机会,强大的汉朝确实当时打得匈奴频频撤退,但是只要他们进入了北方的草原之后,汉朝大军就没有办法继续找到他们了。

  也借着草原的掩护,匈奴得到了机会不断的进行侵扰,让历代中原的统治者们非常苦恼,一直到两晋时期,他们抓到了一次绝佳的机会,在“八王之乱”时段侵入中原,直接导致了“五胡乱华”的情况出现,差一点点就要把中原王族给灭了。

  他们所到之处,都是鲜血的味道,也是从这一刻开始,匈奴演化的各个民族开始和中原民族之间的交流变多了。

  统治者不断的修建长城,甚至为了能够和北方建立友好关系,进行了联姻,人民之间也进行了通婚,虽然北方战事不断发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双方最终完成了奇妙的融合。那么如今到底是哪个民族是当年的匈奴后人呢?他们如今生活的怎么样?

  03匈奴是如今的哪个民族

  按照正式记载,大部分的匈奴人再被赶出中原,甚至是被推出了草原之后,去到了欧洲进行发展,可以说如今有些欧洲人的祖先,当年都被匈奴人教育过,甚至可能变成了老祖宗。

  而我国随着科技的发展,考古学家也开始进行调查,通过DNA检验,匈奴人的后代就是如今的蒙古人,可见民族之间的融合确实做的非常完美,大家如今同属一个国家,相亲相爱,共同发展。

  除了蒙古族之外,还有众多民族一同加入了祖国发展的道路中去,共同建设了美丽的大中国,成为了可敬可爱的一家人。

本文标签: 古代匈奴
版权声明:

《古代匈奴让中原王朝十分头疼 他们是现在的什么民族》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swenhua/22865.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