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历史 > 世界近代史 > 米哈依尔·肖洛霍夫简介,肖洛霍夫的影响

米哈依尔·肖洛霍夫简介,肖洛霍夫的影响

时间:2023-11-07 08:37:57 阅读:

肖洛霍夫是苏联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静静的顿河》《一个人的遭遇》《他们为祖国而战》《考验》等。肖洛霍夫的作品大部分是悲剧题材,通过情节生动的故事,出色地描绘了战争的残酷,是一位尊重生活真实的现实主义作家。

米哈依尔·肖洛霍夫

1、米哈依尔·肖洛霍夫简介

米哈依尔·肖洛霍夫是二十世纪苏联文学的杰出代表,196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苏联著名作家,曾获得列宁勋章和“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当选苏共中央委员、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科学院院士、苏联作家协会理事。1965年他的作品《静静的顿河》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二十年代末,我国新文学奠基人鲁迅首先注意到肖洛霍夫的作品。1931年《静静的顿河》中译本作为鲁迅编辑的“现代文艺丛书”之一,由上海神州国光社出版。从此,肖洛霍夫的作品几乎每发表一部,都很快介绍到中国来,尤其是《一个人的遭遇》在《真理报》上刚一刊出,当月就译成了中文,而且有两个不同的译本,先后在《解放军文艺》和《译文》上发表。这在中国翻译史上是难寻之事。

2、肖洛霍夫的影响

肖洛霍夫是苏联的一位文学巨人,其作品影响之大,读者之多,在苏联作家中罕有其匹。截至1980年1月,他的作品用苏联各民族的54种语言和30种外国语言出版了974次,总印数达790万册。他享有最高的文学荣誉:获得斯大林奖金、列宁奖金和诺贝尔文学奖金,曾获五枚列宁勋章、两枚镰刀与锤子金质奖章及国内外其它各种奖章和勋章。他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曾是苏联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苏联科学院院士、社会主义劳动英雄、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和苏共中央委员。

肖洛霍夫对中国作家影响颇深。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客观真实的创作原则、关注普通人命运的创作立场、魅力无穷的人性刻画以及魂牵梦萦的乡土情结。中国作家在吸收和借鉴肖洛霍夫创作经验的基础上,还继承了本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而形成他们自己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

肖洛霍夫是位享有世界声誉的苏联作家,其作品在中国产生过巨大影响,尤其对中国许多现当代作家的创作泽被深远。当《静静的顿河》第一部中译本在中国即将面世时,鲁迅就准确地预见了此书对中国作家的影响,“将来倘有全部译本,则其发这里的新作家之处,一定更为不少。但能否实现,却要看这古国的读书界的魄力而定了。”此后的历史验证了这一预言的正确性。在周立波、丁玲、柳青、刘绍棠、陈忠实等现当代作家的创作实践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见到“肖洛霍夫的影响因子”,它宛如一条生生不息的长河,静静地流淌在中国作家的创作血液中。

本文标签: 米哈依尔肖洛霍夫
版权声明:

《米哈依尔·肖洛霍夫简介,肖洛霍夫的影响》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59392.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埃贡·冈瑟

    埃贡·冈瑟

    埃贡·冈瑟(Egon Günther ;1927~2017),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电影编剧、导演。生于施内贝格。1948~1951年在莱比锡卡尔·马克思大学学习哲学、教育学等,毕业后任教师,不久又到哈勒出版社任编辑,写了不少诗歌与文学作品。1958~1964年

  • 彼得·李林塔尔

    彼得·李林塔尔

    彼得·李林塔尔(Lilintɑ'er 外文Peter Lilienthal ;1929~ ),德国电影导演。1929年11月27日生于柏林。1939年,随全家流亡到乌拉圭。高中毕业后,他曾加入乌拉圭的一个电影俱乐部,并试着拍了几部短片。1954年回到德国,在西柏林

  • 鲁道夫·阿恩海姆

    鲁道夫·阿恩海姆

    鲁道夫·阿恩海姆(Rudolf Annheim ;1904~2007),原籍德国的心理学家、美学家。早年在柏林大学攻读心理学。1939年移居美国,在哈佛大学任艺术心理学教授。

  • 冈特·西蒙

    冈特·西蒙

    冈特·西蒙(Günter Simon ;1925~1972),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电影演员。1925年5月11日生于柏林。曾在柏林学习表演艺术,并在舞台上演出。1952年初上银幕,参加了影片《战斗的乡村》的演出。在影片《台尔曼传》(上下集,1954~1955)中成

  • 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

    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

    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Fassbinder, Rainer Werner ;1946~1982),德国电影演员、导演。生于巴特沃里斯霍芬,卒于慕尼黑。曾在慕尼黑一所私立戏剧学校学习表演。1965年开始拍摄《城市流浪汉》等短片。1969年拍摄第一部长故事

  • 莱因哈特·豪夫

    莱因哈特·豪夫

    莱因哈特·豪夫(Reinhard Hauff ;1939~ ),德国电影导演。1939年5月23日生于马尔堡。他先在大学学习社会学、历史,后转入慕尼黑电影学院学习。毕业后留校当了一段讲师。1963~1966年先后担任过电影刊物编辑和纪录片、故事片助

  • 沃尔克·施隆多夫

    沃尔克·施隆多夫

    沃尔克·施隆多夫(Volker Schlöndorff ;1939~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电影导演。生于威斯巴登。父亲是医生。他曾在巴黎攻读国民经济学和政治,又在高等电影学院学习一年,后在电视台工作,并先后当过导演A.雷乃、J.-P.梅尔维尔和 L

  • 保罗·莱尼

    保罗·莱尼

    保罗·莱尼(Paul Leni ;1885~1929),德国电影导演、美工师。1885年7月18日生于斯图加特,1929年卒于美国洛杉矶。早年学习绘画,后在M.莱因哈特的剧院任演员、美工师和导演。1913年从影,先在《猫走的路》(1913)中担任美工师,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