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历史 > 世界近代史 > 印度有什么优势或优点

印度有什么优势或优点

时间:2023-09-08 15:44:25 阅读:

印度有什么优势或优点

说起印度,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一个迷之有趣的国度。也许是政治原因,我们大多数对印度的印象不算很好,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看的。说印度的缺点,我们可以说出一大堆来,宣传的也多半是印度的缺点。那么今天我们不谈印度的缺点,来谈一谈印度的有点,这个国家到底有着什么优势和优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聊聊。

印度有什么优势或优点

我们是时候审视一下印度的优势了!

印度是南亚地区毫无争议的强国,无论在人口、地域、经济、军事上,在南亚是无敌的,周边国家的体量根本无法对印度造成挑战。虽然北面的邻国是中国,但中国本身专注经济,崇尚和平崛起,也不愿意与印度起冲突。印度在南亚的霸主地位很稳固。

印度半岛南部深入印度洋,印度又是印度洋地区唯一拥有航母的国家,所以印度几乎独霸印度洋,印度人把印度洋当成了“印度之洋”,当成了自家势力范围。

而印度的战略地位,也带来了左右逢源的外交优势。印度对于美国牵制中国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印度又紧邻中东,中东又是美国俄罗斯争夺控制权的重要区域,印度的地理位置,是美国和俄罗斯都要争取的“友好邻邦”。

印度人口数量很多,仅次于中国,几年内就会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总体而言,印度的人口结构非常年轻。印度的底层人虽然大多很贫穷,但他们却乐天安命,等待来世,很少闹事。印度人从历史上就缺少反抗精神。这也与印度的种姓制度相呼应。

另外,与中国类同,人口基数大,本国的消费市场就足够大。印度已成为很多消费品牌的必争之地。比如中国国产的手机,华为、小米、OV等,都把印度视为海外消费市场的重中之重。

印度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印度人可以说英语也是一大优势。比如美国有很多的公司,就将呼叫基地设在印度。印度的IT业也非常发达,印度已是全球最大的软件和后端服务外包大国,在IT科技领域具有培养高端人才的优势。

4.1、华人不团结,习惯于各自作战,不像印度人喜欢集体行动;

4.3、中国学生不喜欢团队配合的体育项目,印度学生则喜欢打板球(印度的国球),团队运动需要队员密切配合才能取胜,这等于锻炼了印度人的团队协作意识;

4.4、印度人在做好工程技术的同时,有点想法的都会去读MBA,而MBA的目标就是培养管理者,硅谷的科技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创始人会退居幕后,转而雇佣受过MBA教育的人担任CEO,印度人既会工程技术,又手握MBA的敲门砖,自然容易爬上CEO这个实权位置。

总之,印度是一个优点与缺点都同样突出的国家。印度与中国有很多方面很类似,因此,印度也将中国作为了自己赶超的目标,比如,印度就非常想突破区域大国的地位,成为世界强国,因此入常(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就成为他们的一大诉求!中国应该正视印度的发展,充分参与其中,为国内的经济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同时,印度的一些好的地方,比如注重英语,注重IT,在外国比较团结等等,这些也是值得我们中国人,特别是在他国打拼的华人们学习的地方!

本文标签: 印度中国印度洋
版权声明:

《印度有什么优势或优点》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54583.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田华

    田华

    田华(1928~ ),中国电影演员。河北唐县人。原名刘天花。1940年参加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儿童演剧队,演出过许多话剧、歌剧和秧歌剧。1950年在影片《白毛女》中饰演主角喜儿。由于她熟悉贫苦农民的生活,对被压迫、被凌辱、家破

  • 王树忱

    王树忱

    王树忱(1931~1991),中国美术片设计师、导演,漫画家。辽宁丹东市郊人。卒于1991年。回族。1948年入东北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学习,1949年转到东北鲁迅文艺学院美术系学习。同年10月,调东北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开始美术片创作生涯

  • 石方禹

    石方禹

    石方禹(1925~2009),中国电影事业家、评论家。原名石美浩。1925年9月18日生于印尼爪哇三宝垅,祖籍福建。1946年考入燕京大学新闻系,加入中国 ,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同年,撰写《沈崇访问记》,揭露美国兵 北大女学生的“沈崇事件”

  • 傅奇

    傅奇

    傅奇(1929~ ),中国香港电影演员、编导。原名傅国梁。浙江宁波人。上海圣约翰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1952年在香港进入电影界,先后在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和凤凰影业公司主演50余部影片。影响较大的有《情窦初开》、《情投意

  • 陆柱国

    陆柱国

    陆柱国(1928~ ),中国电影剧作家、小说家。河南省宜阳县人。少年时代曾入私塾,1942年后在师范学校求学。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陈赓兵团政治部宣传部工作,不久调新华分社任新华社前线记者。次年10月调总政治部文化部创

  • 白景瑞

    白景瑞

    白景瑞(1931~1997),中国台湾电影导演。原籍辽宁海城,生于辽宁营口。又名白担夫。毕业于台湾省立师范学院,并在意大利电影实验中心学习。曾当过美术教员、记者、编辑。1958年任中央电影事业公司制片部经理,主持摄制了《哑女情

  • 李准

    李准

    李准(1928~2002),中国作家、电影剧作家。蒙古族,原姓木华梨。1928年5月17日生于河南省孟津县,卒于2002年2月2日。生长在农村,仅上过一年初中,当过盐号学徒、邮递员、银行职员、教师等。靠自学走上文艺创作道路,最初编写历史小

  • 孟广钧

    孟广钧

    孟广钧(1927~ ),中国电影翻译家。山东莱州人,幼时曾在哈尔滨美国 青年会学校读书。1946年进哈尔滨苏联影片输出机构,为苏联影片翻译中文字幕。1948年去兴山,任东北电影制片厂(见长春电影制片厂)翻译,与桴鸣、刘迟、袁乃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