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元朝历史 > 懿璘质班并不是元文宗的的儿子,为何能继承皇位?

懿璘质班并不是元文宗的的儿子,为何能继承皇位?

时间:2023-03-02 23:25:59 阅读:

懿璘质班并不是元文宗的的儿子,为何能继承皇位?

孛儿只斤·懿璘质班是元明宗次子,元朝的第十位皇帝。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至顺三年,元朝右丞相燕帖木儿在大都大明殿拥立元宁宗为帝。可元宁宗只是元文宗的侄子,而燕帖木儿更想立元文宗之子为帝。为何元文宗临终之前要传侄不传子,而权倾朝野的燕帖木儿也未能立元文宗之子为帝

一,出身皇室

泰定三年三月二十九日(1326年5月1日),懿璘质班出生于元朝的察合台汗国,为周王和世与王妃八不沙之子,元武宗之孙。此前由于元仁宗违背与哥哥元武宗“兄终弟及,叔侄相传”的约定,执意立自己的儿子硕德八剌为皇太子(即元英宗),和世便在武宗旧部的鼓动下起兵反抗,结果兵败,只得逃到察合台汗国避难。

致和元年(1328年),泰定帝在上都去世,但左丞相倒剌沙为了专权,迟迟不肯拥立皇太子阿剌吉八为帝。留守大都的佥枢密院事燕铁木儿深受元武宗厚恩,决定立武宗长子和世为帝,便在大都发动政变,控制了大都。

由于和世远离大都,燕铁木儿便先立其弟怀王图帖睦尔为帝(即元文宗)以安稳人心。随后燕帖木儿带兵攻入大都,处死了左丞相倒剌沙与天顺帝阿剌吉八。接着元文宗与燕帖木儿派人去迎接和世,请求其前往大都即位。

懿璘质班并不是元文宗的的儿子,为何能继承皇位?

二,跟随叔父

天历二年正月丙戌(1329年2月27日),和世琜到达岭北行省的首府和林,在群臣的劝进下即位为帝,即元明宗。随后元文宗退位,被元明宗立为皇储。懿璘质班因此随父亲元明宗回到大都,至死也没离开这里。

八月六日(1329年8月30日),在位仅半年的元明宗突然暴毙,元文宗于是复位。元明宗死的时候仅有28岁,且是与弟弟元文宗在中都相见之后就突然去世,所以普遍怀疑元明宗是被弟弟元文宗和燕帖木儿毒杀。

至顺元年(1330年),元文宗与妻子卜答失里皇后为了巩固皇位,先是毒杀嫂子八不沙皇后,再声称侄子妥懽贴睦尔并非元明宗之子,将其流放到广西静江。懿璘质班当时年仅四岁,对元文宗没有任何威胁,便被他留在身边。

十二月初五(1331年1月13日),元文宗立长子阿剌忒纳答剌为皇太子。可仅仅过了一个多月,阿剌忒纳答剌就突然病逝。元文宗与卜答失里皇后夫妻对此感到万分痛心,认为是误听燕帖木儿之言而杀兄夺位的报应,于是好好对待侄子懿璘质班,封他为鄜王。

三,即位为帝

至顺三年八月,文宗驻跸上都,疾大渐,召皇后及丞相燕铁木儿至枝前曰:“旺忽察都之事,为朕平生大错,悔之无及。燕帖吉思虽朕子,然天下乃明宗之天下也。汝等如爱朕,其召妥欢帖木儿立之。朕见明宗于地下,亦可以自解矣。”(新元史·宁宗纪)

至顺三年八月十二日(1332年9月2日),元文宗病危,为了弥补杀兄的过错,便遗命让妥懽贴睦尔即位。但权臣燕帖木儿为了专权,不愿立年长的妥懽贴睦尔为帝,便向卜答失里皇太后请求,立其子燕帖古思为帝。

当时卜答失里为元文宗生了三个儿子:长子阿剌忒纳答剌,次子燕帖古思,三子太平讷。可除了燕帖古思还活着,其余两个儿子皆早夭。因此卜答失里坚定的认为自己两个儿子之死就是因为毒害元明宗的报应,所以坚决不听燕帖木儿所请,执意立元明宗之子为帝。

懿璘质班并不是元文宗的的儿子,为何能继承皇位?

燕帖木儿于是转而向卜答失里皇太后要求拥立6岁的懿璘质班为帝,这才获得同意。十月初四(10月23日),懿璘质班即位为帝,即元宁宗。由于元宁宗年幼,所以大权都掌握在太师、太平王、右丞相燕铁木儿手中,后宫则在卜答失里皇太后掌握之中。

宁宗答里也忒迷失皇后,宏吉剌氏。至顺三年十月,帝即位,立为皇后。时年甚幼,至正二十八年崩,袝宁宗庙。(新元史·后妃传)

随后卜答失里皇太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便把年幼的娘家侄女答里也忒迷失嫁给元宁宗,让她成为皇后。可仅仅过了不到两个月,元宁宗就于十一月二十六日(12月14日)突然病逝,成为元朝在位第二短的皇帝,仅比天顺帝多数天。

本文标签:
版权声明:

《懿璘质班并不是元文宗的的儿子,为何能继承皇位?》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46835.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罗伯斯比尔

    罗伯斯比尔

    罗伯斯比尔(汉语拼音:Luobosibi'er;拉丁文:Maximilien François Marie Isidore de Robespierre,1758年5月6日-1794年7月28日),又译罗伯斯庇尔,全名马克西米连·佛朗索瓦·马里·伊西多·德·罗伯斯比尔,法国政治家,法国大革命

  • 拉法耶特

    拉法耶特

    拉法耶特(汉语拼音:La fǎ yē tè;法语:La Fayette, Marie-Joseph (-Paul-Yves-Roch-Gilbert du Motier), marquis de;1757-09-06~1834-05-20),又译拉法叶,全名吉尔贝尔·杜·莫提耶,拉法耶特侯爵,法国将军和政治活动家。生于奥

  • 埃贝尔

    埃贝尔

    雅克·R·埃贝尔(汉语拼音:āi bèi ěr),(法语:Jacques René Hébert;1757年11月15日-1794年3月24日),法国政治家、新闻工作者,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左翼领导人。生于阿朗松一个首饰商人家庭,卒于巴黎。

  • 布里索

    布里索

    布里索(拼音:bù lǐ suǒ),(1754~1793;Brissot,Jacques-Pierre),法国政治家,记者。法国大革命期间吉伦特派领袖。生于1754年1月15日,卒于1793年10月31日。早年当过律师事务所职员。曾因出版反对专制政体的小册子而被囚禁。后去英

  • 路易十六

    路易十六

    路易十六(汉语拼音:Luyi Shiliu;拉丁文:Louis XVI;1754年8月23日-1793年1月21日),法国波旁王朝国王(1774~1792年在位)。路易十五的孙子。父亲为法国王太子路易-斐迪南,母亲为萨克森的玛丽·约瑟芬,妻子是奥地利大公、神圣罗马皇

  • 塔列朗

    塔列朗

    塔列朗(汉语拼音:Talielang;英语:Talleyrand-Péigord,Charles-Maurice de,1754~1838),法国政治家,外交家。1754年2月2日生于巴黎一贵族家庭,1838年5月17日卒于同地。塔列朗伯爵查理-达尼埃尔之子。1770年入巴黎圣叙尔皮斯神学院

  • 卡尔诺

    卡尔诺

    卡尔诺(1753~1823;Carnot,Lazare Nicolas Marguerite),法国大革命时期政治活动家,军事家。1753年生于一个法官家庭,1823年卒于马格德堡。1789年任工兵上尉。先后任立法议会加来海峡省代表、军事委员会委员、国民公会议员。179

  • 米拉波

    米拉波

    米拉波(汉语拼音:mǐ lā bō),(1749~1791),法国大革命初期政治活动家。1749年3月9日生于卢瓦雷省勒比尼翁,1791年4月1日卒于巴黎。贵族世家,后自动放弃伯爵称号。长期流亡国外,1785年回巴黎。1786年受法国政府派遣去柏林执行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