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稗官野史 > 关于介子推的资料(介子推是怎样的人物)

关于介子推的资料(介子推是怎样的人物)

时间:2023-02-10 10:02:08 阅读:

说起介子推,大家可能都不陌生,他是跟随晋公子重耳一起流亡十九年的那位随从。在晋文公功成名就之际,所有其他随从都加官进爵,而他却落了一个抱树烧死的悲惨结局。

介子推被烧死绵山,他是如何把自己一步步逼上绝路?

说起介子推,大家可能都不陌生,他是跟随晋公子重耳一起流亡十九年的那位随从。

在晋文公功成名就之际,所有其他随从都加官进爵,而他却落了一个抱树烧死的悲惨结局。

想当初,介子推随晋文公流落至卫国一座荒山野岭,晋文公等人几天没有吃东西,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了一块肉熬了一锅肉汤给众人吃,当场让晋文公感激涕零,承诺回国之后重重的封赏他。

然而,19年后,苦尽甘来,一众大臣都得到了封赏,狐偃赵衰都位至卿相,贾佗;先轸、魏犨等人也能封到将军,唯独这位“割肉啖君”的介子推却颗粒无数,带着其老母躲藏到绵山隐居。

他的好朋友实在看不下去,还专门写了一封信为他鸣不平,并且还把它挂在城门上:“失其所,周游天下,众蛇从之。龙饥乏食,一蛇割股。龙返于渊,安其壤土。数蛇入穴,一蛇于野”。

正是这封信,让晋文公内疚不已,还亲自己派人去绵山上寻找介子推,好弥补自己的过失,哪知介子推死活不出来,晋文公就在山上放火烧山,想要把他逼出来,结果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给烧死了。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看到的是一个不为名利所累,道德和情操高尚的世外高人。而我却看到的是一个钢铁直男是如何一步步把自己逼上绝路。

其一、介子推的情商太低

跟随晋文公一路游历数国历时十九年的随从都是治国的天才,其政治智慧和为人处世远在介子推之上。

想当初,重耳等人游历到卫国一个荒山,众人都好几天没没吃饭了。这时一个农夫端了一盘盛满土块的盆子当作食物献给重耳,重耳大怒,想要殴打农夫。这时是赵衰上前劝谏重耳,土者,土地也,是君王立国的根本,让重耳接受这份馈赠。

于是重耳恭恭敬敬地接受了这份礼物,继续逃亡。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赵衰的政治智慧是相当的高,后来赵衰做到了公卿的位置,这也是配得上他的德行。

而狐偃负责队伍的后勤,保证了重耳的衣食住行,使众人不至于在旅行中忍饥挨饿,从这点看,其功劳也是相当大的。

后来重耳滞留在狄国,也是狐偃的爸爸通风报信,才让重耳及时出逃,不至于被勃鞮杀死。

重耳来到齐国,迷恋女色,和齐姜陷入温柔乡,早将自己的宏图大业忘了个一干二净,正是赵衰和狐偃二人将重耳灌醉,拖上马车,强行把重耳拉走,才有了后来的晋文公。

可见,正是这些有功之臣的关键时候的作用,才是确保重耳坚持走完了全程,最后得以回到晋国继承君位。反观介子推,除了一个“割肉啖君”,实在找不出他到底立了什么功。

而当重耳将要抵达晋国时,以狐偃为首的大臣上演了一出苦情戏:“臣从君周旋天下,过亦多矣。臣尤知之,况于君乎?请从此去矣”

而重耳也不傻,当即表示:“若反国,所不与子犯共者,河伯視之!”

君臣之间患难与共,苦尽甘来,用这种套路来表演一下这种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加深君臣之间的感情,这种表达方式也未尝不可。

哪知介子推在旁边阴阳怪气的来一句:“天实开公子,而子犯以为己功而要市于君,固足羞也。吾不忍与同位。”

他这话一出,立刻让狐偃等眼泪还没擦干的人立即愣在原地,内心那个尴尬啊,心中一万匹草尼马呼啸而过。

其二、介子推是假清高

在史书上记载了一段介子推与其母亲在家里的私密对话,我要问的是,你和你娘在家里的私下对话怎么跑到史书上,让天下人都知道了呢,不是你有意传播出来,谁又知道呢?

况且,你那一段自我美化的言论把晋文公置于何地,难道是以晋文公的忘恩负义来成就你的美名?

更过分的是,你居然让你的邻居写一封信挂在城墙上,故意让全天下人知道,晋文公是不仁不义,而你介子推是清高廉洁,重情重义的有功之臣。你是不是想让全天下的人来唾骂晋文公,顺便来赞美你的高洁?

我看介子推真的是一个表演高手,善于利用一些事件来炒作自己。

如果晋文公当初晓得你是这么一个人,他是断然不会品尝你的肉汤。更何况齐桓公刚刚死去,他的大臣易牙把自己孩子杀了也熬了一锅肉汤来取得齐桓公的信任,最后却发动叛乱,齐桓公的尸体躺在卧室67天,尸虫满地。晋文公难道不会想起齐桓公的前车之鉴吗?

三、晋文公的首要目的是要称霸

其实,晋文公心里跟明镜似的,也许并不是遗忘了介子推的封赏,而是有意为之。

晋文公接手晋国内政,面临的是内忧外患,想到的是如何平息反对势力的的怨气,他连曾经三番五次追杀他的勃鞮都封了官,可见他的宽宏大量。

当然他封赏勃鞮也有他的政治考量,在反对势力看来,晋文公连他最恨的人也封赏,那其他其他反对势力就可以安心了。

而晋文公封赏有功之臣也是很有章法,有一个叫壶叔的人向他要封赏,而晋文公狠狠的把他教育了一番,国家的封赏是分三个等级,不是谁想要就给谁。

可见晋文公不是见人就赏,他的施政策略是有章可循,而介子推都不在这三类人当中,可见他是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原因。

另外,晋文公不可能什么事都亲力亲为,他作为一国之君,首要的事情是称霸,这种封赏他人的小事情肯定是交给赵衰等公卿去处理。

介子推没有得到封赏,那些与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同僚都不曾为他发一言,可见介子推的人缘之差,到了何种地步。

最后的话

当晋文公出于压力去绵山寻找介子推未果时,有一个随从向他建议用烧山把介子推逼出来,文公居然答应了。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放火烧山是要出人命的,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答案只有一个,文公是故意为之,放任介子推被大火烧死。可见他对介子推的怨恨已不是一天两天了。

作为一国之君,当前最大的精力是让晋国称霸,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是被一个臣子要挟,跑到一个深山来天天找他,还要背负忘恩负义,不仁不义的骂名。

所以,介子推的死是必然的,他是自己一步一步把自己作死。

当然,作为君王的晋文公不得不把后面的戏给演完,他找到介子推被烧焦的尸体,流下了自己的眼泪,还不忘砍下他旁边柳树,回去做了一双木屐,对着自己的鞋称“足下”。

最后,介子推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轻名利重义气的君子形象,而晋文公也挽回了自己作为仁君的形象,可谓为是君臣各取所需。

本文标签: 介子推人物
版权声明:

《关于介子推的资料(介子推是怎样的人物)》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39835.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罗伯斯比尔

    罗伯斯比尔

    罗伯斯比尔(汉语拼音:Luobosibi'er;拉丁文:Maximilien François Marie Isidore de Robespierre,1758年5月6日-1794年7月28日),又译罗伯斯庇尔,全名马克西米连·佛朗索瓦·马里·伊西多·德·罗伯斯比尔,法国政治家,法国大革命

  • 拉法耶特

    拉法耶特

    拉法耶特(汉语拼音:La fǎ yē tè;法语:La Fayette, Marie-Joseph (-Paul-Yves-Roch-Gilbert du Motier), marquis de;1757-09-06~1834-05-20),又译拉法叶,全名吉尔贝尔·杜·莫提耶,拉法耶特侯爵,法国将军和政治活动家。生于奥

  • 埃贝尔

    埃贝尔

    雅克·R·埃贝尔(汉语拼音:āi bèi ěr),(法语:Jacques René Hébert;1757年11月15日-1794年3月24日),法国政治家、新闻工作者,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左翼领导人。生于阿朗松一个首饰商人家庭,卒于巴黎。

  • 布里索

    布里索

    布里索(拼音:bù lǐ suǒ),(1754~1793;Brissot,Jacques-Pierre),法国政治家,记者。法国大革命期间吉伦特派领袖。生于1754年1月15日,卒于1793年10月31日。早年当过律师事务所职员。曾因出版反对专制政体的小册子而被囚禁。后去英

  • 路易十六

    路易十六

    路易十六(汉语拼音:Luyi Shiliu;拉丁文:Louis XVI;1754年8月23日-1793年1月21日),法国波旁王朝国王(1774~1792年在位)。路易十五的孙子。父亲为法国王太子路易-斐迪南,母亲为萨克森的玛丽·约瑟芬,妻子是奥地利大公、神圣罗马皇

  • 塔列朗

    塔列朗

    塔列朗(汉语拼音:Talielang;英语:Talleyrand-Péigord,Charles-Maurice de,1754~1838),法国政治家,外交家。1754年2月2日生于巴黎一贵族家庭,1838年5月17日卒于同地。塔列朗伯爵查理-达尼埃尔之子。1770年入巴黎圣叙尔皮斯神学院

  • 卡尔诺

    卡尔诺

    卡尔诺(1753~1823;Carnot,Lazare Nicolas Marguerite),法国大革命时期政治活动家,军事家。1753年生于一个法官家庭,1823年卒于马格德堡。1789年任工兵上尉。先后任立法议会加来海峡省代表、军事委员会委员、国民公会议员。179

  • 米拉波

    米拉波

    米拉波(汉语拼音:mǐ lā bō),(1749~1791),法国大革命初期政治活动家。1749年3月9日生于卢瓦雷省勒比尼翁,1791年4月1日卒于巴黎。贵族世家,后自动放弃伯爵称号。长期流亡国外,1785年回巴黎。1786年受法国政府派遣去柏林执行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