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后宫秘史 > 李治的王皇后是怎么死的?武则天禁止皇宫养猫是因为她吗?

李治的王皇后是怎么死的?武则天禁止皇宫养猫是因为她吗?

时间:2022-06-06 15:48:05

 李治王皇后是怎么死的?武则天禁止皇宫养猫是因为她吗?接下来跟着66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宫斗,尤其是后宫斗争,是封建社会皇宫中屡见不鲜的现象。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何况后宫有千百个女子,明争暗斗更加激烈。女人的嫉妒心极强,都想独享君王恩宠,为达到目的,用尽手段,往往制造出骇人的血腥惨案。

 唐朝后宫之中,皇后作为皇帝的正妻,是众妃之首。皇后以下,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各1人,是为夫人。其下又有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各1人,是为九嫔。其下又有婕妤、美人、才人各9名,统称为“代世妇”。其下又有宝林、御女、采女各27名,统称为“代御妻”。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期,14岁的武则天长得美丽可爱,名动京城,被年近40岁的李世民招入后宫,立为才人,赐号武媚。武则天并不受李世民的宠爱,在宫中寂寞12年,一直到李世民驾崩,由于武则天没有生子,按照惯例,削发入长安感业寺为尼。

 李世民曾经为儿子李治选了王氏为晋王妃,李治被立为太子时,王氏被册封为太子妃。李世民死后,李治继位为帝,王氏由此被立为皇后。

 当初,李世民病重时,李治入宫服侍父皇,就看上了武则天。李治登基称帝后,很快地就将武则天从感业寺接到宫中,立为昭仪,宠爱有加。

 之前,王皇后久年不孕,萧淑妃备受李治恩宠,皇后心中暗自不高兴。其后,萧淑妃见武则天日益受宠,于是联合王皇后一起对付她。武则天也非可欺之辈,毫不示弱地与王皇后、萧淑妃互相谗毁。李治始终不理会王皇后及萧淑妃说的坏话,而对武则天的宠爱日益深厚。

 武则天狡诈多谋,心狠手辣。她曾经生下一个女儿,王皇后前来看望,并逗弄了女婴。武则天偷偷用被子将女儿捂死,诬陷是皇后所为。王皇后百口莫辩,而李显听信武则天,并有了废掉王皇后的想法。

 其后武则天又诬陷王皇后与其母用巫术诅咒,李治偏听偏信,于是将王皇后及萧淑妃废为平民,囚入冷宫,家人流放岭南。

 李治立武则天为皇后,后来他常年多病,便将政务交给武则天处理决断,使武则天得以在宫中树立了和皇帝一般的威望与势力。

 其后,唐高宗李治想到当初与王皇后及萧淑妃恩爱时的情景,便偷偷走小路前去看望她们。

 李治见那里门禁森严,王皇后及萧淑妃的饮食都通过一个小洞送入房内,他不禁动了恻隐之心。

 李治在门外喊道:“皇后、淑妃过的怎样,如今还在这里吗?”王皇后、萧淑妃二人顿感惊喜,在门内一起回答道:“臣妾获罪已经沦为奴婢,哪里能承受得起陛下的尊称?”说完又流泪呜咽不止。

 然后,王皇后、萧淑妃又乞求道:“幸亏陛下念及旧情,使臣妾死而复生,重见日月,臣妾请求陛下将此地署名为‘回心院’。二人此话的目的是希望李治真能回心转意。

 李治似乎是真的回心转意了,一口答应下来,说:“朕立刻去办!”

 武则天得知此事后,非常愤怒,下诏将王皇后、萧淑妃二人杖打百下,打的血肉模糊。然后砍断她们的手脚,再将她们泡进一个大酒缸里,并说:“让这两个贱婢泡到骨醉!”

 王皇后、萧淑妃断手断脚,在酒缸里无助挣扎,鲜血染红了酒水,数日而死。

 当初武则天的诏书来到时,王皇后跪拜接旨,绝望地说:“陛下万年长寿,昭仪(武则天)承受恩宠,而死是我的命运啊!”

 萧淑妃心有不甘,怨恨地骂道:“武氏狐媚惑主,翻云覆雨竟然到了如此地步!来世我要做一只猫,让武氏做老鼠,我会扼住她的喉咙来报仇!”

 武则天得知萧淑妃的诅咒后,下诏禁止皇宫养猫。

 其后武则天出现幻觉,常常看见王皇后与萧淑妃化作厉鬼,披头散发,全身滴血,如死前凄惨恐怖的模样,前来索命。武则天感到厌恶,以巫祝消解,并迁居蓬莱宫。但厉鬼仍旧出现,所以她常常住在东都洛阳来避邪。

 武则天不但对王皇后与萧淑妃心狠手辣,对李唐宗室诸王,包括自己的儿女也是如此。而这一切的因由并不仅仅是武则天出于嫉妒,更主要的是出于对权力的向往。看来,权力才是世间最让人着魔的东西。

 

本文标签: 唐朝王皇后
版权声明:

《李治的王皇后是怎么死的?武则天禁止皇宫养猫是因为她吗?》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6865.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