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帝王野史 > 她是朱由校的养母,操控皇帝还想控制朝政

她是朱由校的养母,操控皇帝还想控制朝政

时间:2022-05-31 15:47:53

 大家好,这里是66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明朝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万历四十八年,当了将近半个世纪皇帝的明神宗终于驾崩了,隐忍了十九年的太子朱常洛也终于迎来了出头之日,登基继位。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明神宗的丧期都没结束,明光宗朱常洛才当了一个月皇帝也驾崩了,连年号泰昌都没来得及改。这样,朱常洛的长子朱由校就是新任的明朝皇帝。

 然而,此时的群臣,却很难见到朱由校,更不用说进行登基典礼,行君臣之礼了。原因很简单,朱由校被他的养母西李控制,一同住进了乾清宫。西李是明光宗当太子时的宠妾,为了和另外一个李姓宠妾区别,人们分别称为“东李”、“西李”。本来西李应该被封为皇贵妃的,但典礼没有进行,明光宗就一命呜呼了,所以直到当时,人们还是称其为西李。

 西李控制着朱由校想干什么?很简单,她就是想掌握皇帝,让她当皇太后,当了皇太后,并以此把持朝政。可是,皇太后这个称号,只有皇后或者皇帝的生母才能获得,没有听说过皇帝的养母被尊为皇太后的道理。因此,群臣坚决反对。西李的态度也很简单粗暴:你们不答应,我就不让你们见到皇帝。

 可是明朝士大夫就是有一股硬气,皇帝做得不对,冒着掉脑袋的风险也要指出来,更何况是你一个女流之辈?尤其是当时东林党人众多,更是气势汹汹,在杨涟、刘一燝的带领下,他们直奔乾清宫,请求见朱由校,商讨继位之事。

 其实,朱由校当时说小也不小,也有16岁了,比他年纪还小的少年天子比比皆是。然而,西李从来在太子朱常洛的纵容下,嚣张跋扈,甚至连朱由校的生母王氏,都是被其殴打凌辱致死的。朱由校被西李抚养了一年,心中不知道仇恨,只知道害怕,并不敢违逆西李。西李不准他去见群臣,他就只能照办。

 朱由校软弱可欺,杨涟、刘一燝就没那么好糊弄,他们后来在魏忠贤的残酷迫害之下还能保持可歌可泣的气节,更何况是现在这种局面。在他们强烈要求,摆出不见面不走的决心下,西李终于答应让朱由校接见群臣。

 结果,朱由校刚一露面,文武大臣齐刷刷跪拜,山呼万岁。简单寒暄了几句后,杨涟等人搬出了他们早已做好的打算:皇帝于七日后登基,为了防止出现意外,先行搬到太子宫居住。这样,一大群臣子簇拥着朱由校,浩浩荡荡离开了乾清宫。

 留下来的西李目瞪口呆,茫然不知所措。朱由校是她手中的王牌,只要抓住朱由校,她什么都可以得到。可她没有想到,这张王牌却如此轻易失去。对于她来说,只能使用最后一招:打滚撒泼,死活不肯搬离乾清宫,除非尊她为皇太后,并且代阅所有奏章。

 西李把政治斗争想得太过简单了,自己手中已经没有了本钱,却还想着要翻本。对于明朝大臣们来说,她住哪里都无所谓,反正紫禁城房子多,可是唯有乾清宫不行。因为朱由校在奉天殿登基后,就要住进乾清宫,这样一来,不又将新皇帝送到西李的身边吗?

 西李一赖就是五天,也不管群臣的再三催促,就是要鸠占鹊巢。内阁诸大臣眼看拖着也不是办法,就统统守在乾清宫外。他们其实也不敢动西李,不过无形的压力却让西李如坐针毡。朱由校的伴读太监王安,也在乾清宫不断催促。绝望之中的她,只好抱着自己的亲生女儿,连金银首饰都不要,就逃到了仁寿宫内的哕鸾宫,那才是前朝妃嫔养老的地方。

 在古代封建社会,女人要想垂帘听政,既要有名分,又要有手段。能做到这两点的,都是吕后武则天慈禧那样的狠角色。可笑西李,光凭着一股热情和野心,没有什么谋略和手段,就要仿效那些强悍的女子,只能成为笑柄。

 

本文标签: 朱由校明朝
版权声明:

《她是朱由校的养母,操控皇帝还想控制朝政》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6401.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