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稗官野史 > “挂羊头卖狗肉”是怎么来的?宋朝人不吃炒菜不吃海鲜吃些什么?

“挂羊头卖狗肉”是怎么来的?宋朝人不吃炒菜不吃海鲜吃些什么?

时间:2022-05-31 15:39:06

 “挂羊头卖狗肉”是怎么来的?宋朝人不吃炒菜不吃海鲜吃些什么?下面66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宋朝时有位词人苏东坡一生中也算是一个吃货了,苏东坡为了吃河豚都放言说就算一死也值了,他不仅爱吃还爱创作菜肴,比如一道‘东坡肘子’。

 宋朝人都吃哪些东西呢。据《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梦粱录》《武林旧事》等两宋典籍里记载,他们一般喜欢快餐食品,而且清淡简单,鲜见出现炒菜和生猛海鲜,甚至连鱼类食品也十分少见。

 中国古代有羹汤情结,而且很是流行,宋朝人也不例外。“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没听说是洗手炒肉丝。苏东坡爱吃猪头,把猪头煮得稀烂,然后浇一勺杏酪调味,有些盖浇饭的意思,这种杏酪就相当于酸甜酸甜的羹汤。

 宋朝工商业非常发达,汴京的从业人数占到总户数的十分之一弱,队伍十分庞大。真宗时,京城开始出现大量富户,“资产百万者至多,十万而上比比皆是”。不光大中城市,有宋一朝,小城镇和集市也很繁荣,据不完全统计,北宋市镇数量超过1900个,南宋也有1300多个。市镇之下还有众多的乡村集市、庙市等初级商业市场。这些市场主要经营大宗农业和手工业产品,以中小商人居多,其中不乏腰缠万贯者。即便是农村,有钱人也很多,寻常百姓靠着加工业和养殖业致富,出现了诸如“茶园户”“乡村酒户”“花户”“药户”“漆户”“糖霜户”“水碨户”“磨户”“熔户”“机户”“绫户”“香户”“蟹户”等各种专业户。一幅《清明上河图》就是当时市场繁荣的写照。

 但翻遍两宋典籍,愣是没有发现宋朝人有吃炒菜和海参、鱼翅、燕窝等滋补类菜肴的记载,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悬疑。原因有四:

 首先,烹饪技术尚未普及开来。中国古代在六朝以前基本的烹饪方法和现在的欧洲差不多,到了宋朝才开始出现炒菜,比如炒螃蟹等。由于炒菜技术过于繁琐,要用薄生铁锅,旺火热油,炝炒、生炒、小炒、熟炒等等,要多麻烦有多麻烦。初兴时期,也只在宋都汴京(今开封)的酒肆、饭馆里才有,属于首屈一指的绝活,且品种单一,价格不菲,只有官僚贵族才能消费得起。至于各种滋补性的高蛋白的生猛海鲜,恐怕当时的人听都没听说过,更不知道如何整治上桌了。

 其次,宋朝人吃喝非常讲究情调,吃东西是为了下酒,还有欣赏的意味。《东京梦华录》里有一篇《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就详细介绍了这种饮食之风。

 吃东西不分几碗,而是以“盏”计算,刚开始喝的两盏酒,只能欣赏一下面前的菜品,谓之“看盘”,这是不允许吃的。第三盏酒开始,方能吃东西,每盏酒该吃哪些菜品,都有明确的规定。民间饮食的风气更加趋于简单,随便搞些面饼子或干鲜果品,就可以喝酒,条件好些的,预备些肉脯和干肉,再做个羹汤,就成丰盛的宴席了。

 第三,宋朝人的饮食习惯很独特,采取的是“分而食之”的办法,而且“主食”好像是酒,米饭、面饼之类倒成了“从食”。这种奇怪的饮食习惯,决定了它的快餐化、简单化。看名画《韩熙载夜宴图》,画的是人各一份,不像现在大家合坐一桌,大盘大碗,筷子勺子一起来。另外,现在人的主食一般都是米面食品,需要煮熟了才能上桌,所以,现在人有很多时间可以在菜肴上多琢磨。宋朝人以酒为主食,酒是现成的,倒上就喝,所以,一切用来下酒的菜品必须事先准备好,才能跟得上。

 第四,现今见于典籍记载的吃海参、鱼翅、燕窝的例子,大多发端于明朝永乐之后。有明一代,民风奢靡,人欲横流,也导致口腹之欲的空前高涨,使得烹饪技术上升到了艺术的高度,生猛海鲜,无所不有,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一书里多有叙述,这与明朝的纵欲民风有很大关联。宋朝民风则随意平和,纵欲者似乎不多,所以滋补类食品并不多见。

 肉制品一类的经考证,宋代普通百姓还是以猪肉为主。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中记载:杭州城内外,肉铺不知其几,“每日各铺悬挂成边猪,不下十余边。如冬年两节,各铺日卖数十边。至饭前,所挂之肉骨已尽矣”,“坝北修义坊,名曰肉市,巷内两街,皆是屠宰之家,每日不下宰数百口”。

 另外关于狗肉也是江湖豪客们的美食,水浒中吃狗肉的场面也有过。在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有个善拍马屁的谏官叫范致虚,他向皇帝提了一条建议,说陛下生肖属狗,人间不宜杀狗、吃狗肉。自称道君皇帝的宋徽宗欣然接受,严令禁止屠狗,并规定全国一律不准吃狗肉。搞得卖狗肉的出摊的时候,只好在摊位上悬挂着羊头来躲避官府的检查。

 “挂羊头卖狗肉”这句成语应该就是从那时候流传下来的。

 水浒传中宋江行走江湖,好汉们都是拿羊肉来款待宋江,在当时算是高规格的接待了。

 现在上羊肉馆哈个羊汤算是比较熟悉人之间的一种邀请,另外就是吃个豆腐,也很扎实。

 

本文标签: 宋朝苏轼
版权声明:

《“挂羊头卖狗肉”是怎么来的?宋朝人不吃炒菜不吃海鲜吃些什么?》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6177.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