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后宫秘史 > 赵匡胤死后,赵光义是怎么对待皇嫂宋皇后的?

赵匡胤死后,赵光义是怎么对待皇嫂宋皇后的?

时间:2022-05-28 15:43:17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66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赵光义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在古代皇帝那个位置让人敬畏,也让一些人眼红,在通往帝王的路上踩着遍地尸体,血液四处飞溅,可是登上皇位之后,便是永久的孤独。赵匡胤重新统一了国家,结束了战乱,建立了宋朝,从整个历史来看,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仅活了49岁就驾鹤西去,身后留下来一个年仅24岁的皇后,后继者是如何对待这个宋皇后呢?一起来看看吧。

 赵匡胤在42岁的时候迎娶了宋偓的女儿,17岁便承担起皇后的责任,处理后宫的所有事情,并且时刻关心着皇上的身体,的确那么小年纪就已经做到了“母仪天下”,赵匡胤也非常喜爱她,两个人年龄上虽然有着巨大差异,可是他们夫妻生活却非常恩爱。赵匡胤已经痛失两位皇后,所以对年纪尚轻的宋皇后格外爱护,不过只庇佑了她七年就撒手而去。

 宋皇后出身富贵家庭,典型的富家千金,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待人接物也懂得如何讨人欢心,而且长得好看惹人喜爱。当时嫁给皇上成为后宫之主颇为风光,但是后来的命运却非常凄惨。

 赵光义是赵匡胤的弟弟,按照封建制度的规矩是会先考虑儿子而不是弟弟,除非没有子嗣才能考虑近亲,据史书记载赵匡胤是有孩子的,所以说这个继位时很有可能用了其他手段,毕竟赵光义擅长用毒,而其哥哥时暴病身亡,所以这其中的联系让人不得不多想。这样一个心狠手辣的人时西黄在歌舞升平中寻找一种发泄,赵光义是一个好色的人,谁也不知道他对年轻貌美的宋皇后有过什么想法和动作,但都可以明白宋皇后的后半生一直在折磨中度过,甚至死后也没得到正常的礼葬。

 先帝驾崩之后,宋皇后被他秘密送往西院,与后宫的嫔妃居住在一起,十年之后不知又因为什么事情,又将宋皇后送往东宫,谁也不清楚赵光义心里在想些什么,宋皇后辗转不同的地方,熟悉不同的人,艰难生存。先帝去世20年里面宋皇后尝遍了人情冷暖,离开了这个冰冷的世界,可是死后无丧礼无厚葬,与生前嫁入皇宫的风光相比,不经感觉世态炎凉。

 当时也不是没有人为宋皇后请愿,可是最后被贬离京城,远遁江湖,逐渐销声匿迹,这样剩下的朝臣们谁也不敢多言。宋皇后的棺材也被放置于他处,一直未能与先帝合葬在一起,她的灵位也一直没有入太庙,这意味着宋皇后无牌无陵,古代只有犯了很重的罪才会这样,是一种很严重的惩罚。直到这件事过去两年多,才将她的梓宫葬入皇陵之中,但是她的牌位一直未能入太庙,幸而这件事被后主宋神宗知晓之后,立刻将其牌位列入太庙之中,她的灵魂也在此刻得到安息。

 赵光义是有恨宋皇后,死前宋皇位已经没有什么地位和权力;在她死后不让大家服丧,甚至没有让她的尸骨归于皇陵之中,这对于一个皇后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耻辱,赵光义甚至罔顾皇家的尊严和脸面,也要这么对待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只能说明当初先帝去世的时候是发生了一些事情的,或者是赵光义弟弟的的确确用了不好的手段,他不想让任何人知道他的不义之举,所以一直在折磨知情者宋皇后。

 宋皇后享受过至高的荣华富贵,也体会过最痛苦的生活,她死后以为是解脱,没想到死后也不如普通人,尸骨、尊严等没有哪一样是得到尊重的,怪不得后人都对这个姑娘心生怜惜之情。

 

本文标签: 赵光义宋朝
版权声明:

《赵匡胤死后,赵光义是怎么对待皇嫂宋皇后的?》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5604.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