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稗官野史 > 古代四大美女是怎么选的?选美还跟后代有关?

古代四大美女是怎么选的?选美还跟后代有关?

时间:2022-05-26 16:47:41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怎么选的?选美还跟后代有关?66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四大美女是被全国人民公认的,这四人每一位都是有着很惊艳的外表,但这四人中除了王昭君之外其他三人都没有留下子嗣,这是为什么?

 王昭君其实并非公主,而是平民女子,后来参加选秀进入了后宫。因为后宫佳丽太多,王昭君并未得到皇帝宠幸。

 后来,匈奴呼韩邪单于觐见汉元帝时,想认汉元帝为老丈人。汉元帝很高兴,这场婚姻一旦达成,可保边疆百年稳定!可是,边疆毕竟苦寒之地,茹毛饮血,汉元帝担心女儿受苦,于是就认了王昭君为女儿,让她代替出塞。

 王昭君和呼韩邪单生活了三年,生了一个儿子,后来呼韩邪单于死掉了,王昭君向汉成帝上书请求回去,汉成帝没有同意,回书说任务没完成,要继续努力。

 王昭君按照匈奴婚俗,嫁给了呼韩邪单于的大儿子复株累单于。这在中原文化看来属于乱伦,但对于匈奴来说,这是保证人口繁衍的有效措施。

 王昭君与复株累单于又生活了十一年,生了一儿一女。后来王昭君就死了,一生再也未能回到中原。

 西施本是无忧无虑的以为农村姑娘,因为越王勾践要对吴王夫差施美人计,派范蠡在全国寻找美女。范蠡见到西施后便爱上了她,两人你情我愿之时,另一位大臣文种坚决执行越王的命令,将西施带回了国都。

 或许是对父母的挂念、或许是对范蠡的挚爱、或许是崇高的家国情怀,西施苦练歌舞和体态,期间有没有为达到目的而服用使人不孕的药物我们无法得知。但是她成功的勾引了夫差,夫差整日与西施亲亲我我,为勾践的卧薪尝胆,圆满复国赢得了时间和机会。

 不管是源于爱情还是源于国仇,西施不可能允许自己怀上仇敌夫差的孩子,所以在她事敌期间她应该是一直在采取单方避孕措施的。

 至于后来西施与范蠡泛舟西湖后有没有自己的孩子我们就无从得知了。历史悄悄话倒是觉得她后来子孙满堂了。

 貂蝉也是干间谍的。她是司徒王允的歌姬,身份很低,但长的很美。王允就利用貂蝉离间吕布董卓,后来吕布干掉了董卓,貂蝉就成了吕布的小妾。不过貂蝉有先天不孕不育症,与吕布恩爱了几年,始终未能生育。

 吕布死后,貂蝉下落不明。也有史学家说,貂蝉根本就是虚构人物,是不存在的,所以她的结局才如此渺无踪迹。

 唐朝以胖为美,杨玉环有多胖没有明确记载,但是唐玄宗李隆基喜欢借她的身体来暖身,想想杨玉环身体能把李隆基盖住的画面,杨玉环体重大家自己脑补,太胖的女人身体接收到的信号相当于在服用避孕药,卵巢排卵几率小。

 杨玉环有严重的狐臭,虽然李隆基喜欢这个味道,但是杨玉环也得见别人不是,因此她养成了泡花瓣、香料澡的习惯,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早中晚各泡一次吧,等跟了李隆基更是天天在华清池里泡香澡。有的香料、花瓣有着避孕作用,用来泡澡或多或少会受一些影响。

 杨玉环喜欢吃荔枝,一天吃个百十来颗,荔枝含糖量太高,性热,活血,吃多了引起气机失调、血糖升高和糖代谢紊乱等症状。

 杨玉环的体重及她的习惯、嗜好决定了她是一个高概率不孕患者,和寿王李瑁在一起的时候两人年轻气盛没能怀上,与60岁高领的精子活力低下的唐玄宗在一起时就更没有几率怀孕了。

 最后,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王昭君区区平头百姓之身,可以说是为中华民族贡献了自己的一生,在异族生儿育女可以说也是促进了国家的安定和民融合,她深明大义和无私奉献的一生都可谓之“美”;其他三人虽说影响了一定的政治格局,但是杨玉环早夭,西施、貂蝉无后续记录或许正是世人选定她们为另外“三美”的原因,她们留在人们心中的永远是年轻美丽、曼妙柔顺的身姿,而不是子孙成群、体佝发白的慈祥!

 

本文标签: 汉朝王昭君
版权声明:

《古代四大美女是怎么选的?选美还跟后代有关?》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5070.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