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南北朝历史 > 南北朝的“关东四姓”到底是什么?

南北朝的“关东四姓”到底是什么?

时间:2022-05-25 15:38:37

  南北朝的“关东四姓”到底是什么?下面66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关东四姓”通常来说指的是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和太原王氏四个出身于关东地区的世家大族,其首次广为人知是因为北魏孝文帝在推行“分定姓族”政策之时,将四个贵族世家列为第一等,并获得与皇族通婚的资格。

  (《资治通鉴》记载“魏主雅重门族,以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四姓,衣冠所推,咸纳其女以充后宫。”)

  “关东四姓”再次成为朝野舆论的中心,乃是由于唐高宗朝,出身寒门的宰相李义府想与四姓联姻被拒,再加上这四姓连与李唐皇族联姻都持消极态度,故而高宗一怒之下发“禁婚诏”,对以“关东四姓”为核心的“七姓十家”的婚宴做出严格的限制来进行打击报复——“诏后魏陇西李宝、太原王琼、荥阳郑温、范阳卢子迁、卢浑、卢辅、清河崔宗伯、崔元孙、前燕博陵崔懿、晋赵郡李楷等子孙,不得自为昏姻。仍定天下嫁女受财之数,毋得受陪门财。”

  显而易见,“关东四姓”对李唐皇族和以其为代表的关陇贵族集团表示出极端鄙视的态度,原因何在?

  第一个原因,“关东四姓”为代表的关东门阀世家,其超卓的地位和影响力乃是经过数百年的漫长历史时期沉淀下来的,在他们心目中,新近崛起的关陇集团不过是一些暴发户而已。

  以范阳卢氏为例,早在汉朝时便以儒学、礼学、书法等为家学名著于世,可谓家学渊源,在东汉时即有海内儒宗之大儒卢植,曹魏时有司空卢毓,南北朝时期更是达到鼎盛,北魏太常丞卢靖有三子,分别为魏、齐、周三国帝师,其家族实力和影响力可见一斑。

  而李唐皇室出身的陇西李氏,在汉朝和曹魏之时籍籍无名,等到在北魏时期强势崛起,却因家世不够显赫,没有在“分定姓族”之时被划入第一等——“驼李”的典故便是明证:后魏孝文帝定四姓,陇西李氏,大姓,恐不入,星夜乘鸣驼,倍程至洛。时四姓已定迄,故今谓之“驼李”焉。

  唐太宗李世民为了提高家族的地位,在公元632年下令编撰全国有名的氏族谱系,即《贞观氏族志》,为了避免受到世家大族的影响,负责编撰的官员全都是从寒门出身的选拔出来的,然而,等到最终的结果出炉之时,位列第一的依然是清河崔氏,李唐皇族不过名列第三!

  与此同时,唐太宗最倚重的大臣当中,房玄龄魏征和李世绩都跟“关东四姓”建立了姻亲关系,而普天之下的士族,更是都以与“关东四姓”联姻为荣,远远超过想跟李唐皇室联姻的。

  也就是说,天下士族都认可“关东四姓”才是真正的高贵门第,李唐皇族则是暴发户!

  第二个原因,“关东四姓”实际上并不认可李唐皇族的汉人血统,甚至连其是否属于陇西李氏后裔都持怀疑态度。

  关于李唐皇族血统的争论由来已久,由于李世民的母亲窦氏是确凿无疑的鲜卑人,其本身带有胡族血统是毋庸置疑的,而由李世民往上溯,李家三代都娶的是胡族女子为妻,整个李唐皇族自然不能算纯正的汉人。

  然而,“关东四姓”的怀疑更进一步:李渊登基之后,自称其家族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李暠的后裔,但是李渊的家族墓地却是在河北赵州昭庆,原属于巨鹿郡,跟四姓处于同一个关东地区,为何他们这种在地方上根深蒂固枝繁叶茂的家族竟然会不知道?故而四姓有理由怀疑李唐是汉化的胡人后裔,而非单纯的胡汉融合。

  要知道,“关东四姓”与北魏皇室通婚,基本上是以嫁女入宫为主,再加上绝大多数的家族联姻都是在四姓之内,在以男性血统上,自然以为更加纯正。

  第三个原因,“关东四姓”多是读书人,引以为傲的是诗礼传家的儒者风范,而李唐皇室为代表的关陇集团,则是完全的军事贵族,前者自然而然的看不起后者。

  自儒家在西汉成为正统思想的代表之后,文官和文人普遍对军人具有精神上的优越感,“关东四姓”在混乱的朝代中依然能够累世为官,除了取得高高在上的社会地位之外,并且以他们保持了纯正的中原王朝传统文化而自傲。隋朝杨氏和唐朝李氏为代表的关陇集团全都是发迹于宇文泰建立的八柱国军制,是完全彻底的军事集团,没有任何文化的底蕴可言,自然难以入“关东四姓”的法眼。

  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原因,“关东四姓”原本都是东魏北齐的子民,与李唐皇室是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关系,李唐皇室对“关东四姓”这种对地方的政治和经济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世家大族秉持怀疑的态度,不可避免的进行一定程度的打压,后者则对征服者带有明显的抵触心理,于是乎,只能利用手中仅存的武器,家世与自尊来进行自保和反击。

  综上所述,关东四姓看不起李唐皇族这个匪夷所思的现象,还是有其产生的充足理由的。

本文标签: 古代南北朝
版权声明:

《南北朝的“关东四姓”到底是什么?》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4598.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