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明朝历史 > 朱棣为什么仅用了4年就篡位成功?

朱棣为什么仅用了4年就篡位成功?

时间:2022-05-25 15:37:05

  朱棣为什么仅用了4年就篡位成功?66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篡位这种事应该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发生了,那时就出现了第一位弑父篡位的国王。到了王莽时期,本是周公之才,天下人道德楷模的王莽篡位后,造反之路像一条皇位的开挂之路,尤其是赵匡胤“黄袍加身”后,后世想效仿他的人如过江之卿,数不胜数。

  皇位的诱惑是人人都无法抵挡的,尤其是对于那些有军功,有兵权,有野心却又与皇位无缘的皇子和王爷,皇位就像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给予他们悬梁的危险,又给予他们毒蛇吐信般的召唤。

  朱棣造反,朱允炆在大火中失踪,是明朝非常著名的历史事件,至今有关朱允炆逃生后去哪里当了和尚,建了一座庙,留下一块石碑的传闻还是很多的,但不管怎么说,这也是历史一大谜团。很多有心的读者问,朱棣的皇位得来的也太容易了吧?为什么满朝文武和藩王,没有一个人阻止他呢?在孔孟之道大行的古代,这种不忠不孝的行为,满朝文武都可以坐视不理吗?

  朱棣从造反,到篡位成功,仅仅用了四年,为何朱棣的篡位之路如此容易?

  先来说说侄子朱允炆,朱允炆他的皇帝之位是我们的明太祖朱元璋指定的,但是那时候朱元璋身边难道除了朱允炆之外就没有别的人可以选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那个时候哪怕我们的太子朱标已经去世了可他是生病去世的,朱元璋的其他儿子可还是壮年,相对于朱允炆就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孩。

  朱元璋的儿子们没有一个是酒囊饭袋,都是曾经上马为我们的朱元璋打过天下的人。但是结果出人意料,朱元璋偏偏不从这几个儿子当中去选,太子朱标去世得早,朱元璋把所有的感情投注到朱允炆身上,对朱允炆十分疼爱。

  这个朱允炆有过什么过人的功绩吗?没有!他只是很幸运的出身在帝王之家而已。那么一个没有任何功绩的人,为什么朱元璋要选择他来当这个皇帝呢?这我们就要说到他的父亲朱标来,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朱标这个人独得皇上恩宠,在朱标死后这份恩宠自然而然的也就落在朱允炆身上。

  篡位的蓝图在朱棣心里已经勾勒得很完美了,但他很精明,他要给他的造反制造一个由头,这个由头怎么制造呢?让朱允炆给他制造。

  消灭敌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敌人跳起来自己作死。谁都没想到朱允炆会那么快开始削藩,朱棣的借口很简单,皇帝脑子坏了,还是太年轻,一定有奸臣篡夺,灭了奸臣,才能让大明国祚绵延。朱棣就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开始造反。

  可笑的是朱棣造反后,朱允炆并未宣布朱棣反了,而是嘱咐将军不要伤害皇叔,他的心慈手软对朱棣是大大的助力。

  而朱允炆在削藩中又犯了一个错误,他从最弱的藩王开始,全部贬为庶人,给强者以不少准备的时间,如果一开始直接打击朱棣,或者联合其他王爷先灭了朱棣,估计他也不会这么惨。

  其他藩王管什么管?比如宁王,朱棣说要跟他平分天下,他作为同盟肯定希望朱棣赢,其他王爷也希望朱棣赢,他们以为如果朱允炆赢了,他们的地位和钱财甚至性命都不保。

  朱棣的第二大优势是他长期驻扎在北京,防御蒙古入侵,不仅手握兵权而且屡战屡胜,士兵都千锤百炼很有战斗力,而朱允炆有谁呢?他用了李景隆,这人打仗好像没赢过。

  朱棣一开始就有完整的策略——绕,他绕来绕去,别人都猜不透他要干嘛,把朝廷军队绕晕了。然后直取南京,来了个瓮中捉鳖,朝廷里拥护建文帝的大臣乱作一团,建文帝据说趁乱逃走,下落不明。

  朱棣做事滴水不漏,在攻打南京之前还去朱元璋陵墓前哭着跪拜,让老百姓都认为他是至孝之人,只是为了铲除奸臣,不得已才出兵,他赢得了民心;然后又许诺左右摇摆的臣子,他会给他们官做,让他们不要担心,把这些骑墙官网的官员都拉到自己阵营来。朱棣果然最像朱元璋,心狠手辣,刚毅果决,会演戏,并且深谙人性。

本文标签: 古代明朝
版权声明:

《朱棣为什么仅用了4年就篡位成功?》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4577.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