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三国历史 > 三国时期许褚和张飞分别对战过几次?是在何时

三国时期许褚和张飞分别对战过几次?是在何时

时间:2022-05-23 16:27:19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今天66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许褚作为曹操手下最强的武将,和刘备的很多将领都交过手。其中许褚和张飞的交手次数最多,可也失败得最惨。不过他和张飞的交手大多都是在不利的情况下,如果两人公平交手,死战到底的话,最后的结果会怎么样?

  一、许褚和张飞的第四次交手。

  张飞和许褚的第一次交手,是在徐州之战的时候。曹操为了赶在官渡之战前平定刘备,亲自率领军队来攻打徐州。在小沛城下,张飞献计去夜袭曹营,却中了曹操的埋伏。在这场战斗中,张飞被曹营的八员大将围攻,这其中就包括了许褚。张飞在被围的不利形势下,自然不是曹军的对手,便杀出一条血路突围而去了。

  张飞和许褚的第二次交手,发生在诸葛亮火烧新野的战斗中。被诸葛亮的大火烧得焦头烂额的曹军,好不容易逃到白河,却被关羽放水淹死大半。许褚和剩下的残兵败将来到博陵渡口,迎面碰上等待多时的张飞。处境极端不利的许褚,在和张飞交手不久便夺路而逃了。

  张飞和许褚的第三次交手是在赤壁惨败时。许褚保护曹操从赤壁逃命,一路上遭到诸葛亮派遣的伏兵层层追杀。在葫芦口,曹军稍加休息。此时曹操为了振作士气,还故意大笑,贬低诸葛亮、周瑜缺少智谋,没想到在此埋伏一支人马。

  谁知道就在此时,张飞率军杀出了。许褚作为曹操的贴身护卫,骑着无鞍马奋勇上前和张飞交手,掩护曹操逃离。与此同时,张辽徐晃也上前夹攻。在一场混战后,曹操和许褚等人都逃出战场,勉强逃得了性命。

  张飞和许褚的最后一次交手,则是在汉中之战时。在夏侯渊战死后,曹操为了救出汉中的曹军,挽回危急的形势,亲自率领大军救援汉中。刘备面对曹操的攻势,采取坚守不战的战术。同时刘备又派出军队袭击曹军的后方粮道,增加曹军的后勤困难。

  许褚在得知张飞要前来劫粮的时候,主动请缨去护送粮草。结果许褚在路上饮酒,喝得伶仃大醉的许褚遭遇张飞的袭击,自然不是张飞的对手。双方交手战不数合,许褚就被张飞一矛刺中肩膀,翻身落马。如果不是部下拼死相救,许褚这一次很可能就命丧黄泉了。

  我们看许褚和张飞的四处交手,除了第一次是凭借着人多势众围攻张飞获胜外,其他三次单挑都没能取胜。这三次交手中,许褚的处境一次比一次差,败得也一次比一次惨。那么,如果双方公平交手,死战到底的话,结果会是怎么样的呢?

  二、如果张飞和许褚公平交手。

  许褚对张飞的态度,有着一个转变的过程。最初许褚和吕布交过手,只二十多回合就被曹操看出不是吕布的对手。而张飞则以勇于挑战吕布闻名天下,在虎牢关前,小沛城下,张飞都和吕布单挑不落下风。因此,在最初和张飞交手的时候,许褚和其他七员大将一起围攻张飞,还让张飞突围而去。

  在关羽斩颜良之后,又对曹营将士吹嘘了一番张飞的武艺。他说张飞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吓得曹操让众将记在战袍上,命令遇到张飞不可轻敌。于是在博陵渡口,在长坂桥头,在葫芦谷口,面对张飞,许褚并不选择与张飞死打硬拼,而是选择了逃跑和沉默。

  等到了汉中之战时,许褚对张飞的态度却发生了根本变化。从原来不敢和张飞死战,变得主动请缨去敌张飞。这是因为在潼关之战里发生的一场鏖战,让许褚增强了信心。在那场鏖战中,许褚单挑马超,基本上打成了平手。

  马超被曹操称为有不减吕布之勇,许褚和他单挑二百余合不分胜负,自然增长了许褚的信心。在葭萌关之战时,张飞和马超也进行过一场单挑。在那场单挑中,张飞也是和马超大战二百余合,不分胜负。由此看来,许褚具有与张飞一决雌雄的实力。

  但是让许褚气闷的是,他在遇到张飞前,却因为贪杯而喝得大醉。在这种情况下,许褚自然不是张飞的对手,被张飞刺伤败北。那么,如果许褚没有喝醉的话,他和张飞单挑的结果会怎样呢?如果公平地进行评判,许褚必败无疑。

  这是因为张飞和许褚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是许褚无法弥补的。在许褚引以为豪的与马超的单挑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这种差距。在许褚和马超的大战中,许褚拼尽了全力。这里有一个细节,那就是在斗了一百余回合后,双方的马匹困乏,重新换了马匹再战。

  这是因为许褚的力气很大,他作战更多的是依靠力量取胜,这就让双方的马匹都承受了他的蛮力,自然时间一长就感到困乏。在又斗了一百余合后,许褚见打不败马超,便把盔甲都脱了,赤身裸体来战马超。相比许褚,马超一直表现得十分从容,根本不像他那样暴露无遗。如果从双方的表现来评判,许褚明显落入了下风。

  马超和张飞的单挑则是另外一番场景。双方交战也是把马匹累得疲乏,双方换了马匹再战。但是与使用大刀的许褚不同,张飞和马超使用的武器都是技巧性更多的枪矛。从这一点来看,两人付出的力量要远比许褚多得多。

  张飞和马超的交手,最后也是卸了头盔,用头巾包头来战斗。虽然马超依然是从容不迫,可是张飞的状态要比许褚好得多。尤其是在战斗后期,在昏暗的夜色中,张飞依然能够准确判断马超的动态,躲过他暗算自己的飞锤,更是比只依靠蛮力的许褚高上一筹

  。

  从这些方面进行判断,张飞的武力要比许褚强得多。再加上张飞拥有比许褚更好的条件,让许褚更是望尘莫及。首先,张飞拥有更多的实战经验,尤其是与超一流武将的作战经验。张飞是唯一一个单挑吕布不败的武将,许褚在这方面是远远比不上张飞的。

  其次,张飞拥有实力超群的同伴,能够互相交流经验,提高自己。由于势力较弱,使得刘备集团作战更为频繁,而且还大多是以弱敌强的战斗。这使得刘备集团武将拥有更多的实战机会,能力也更强。张飞与关羽等人情同手足,自然能够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在曹营中,关羽曾经呆过一段时间。在曹营中,关羽有两位朋友张辽和徐晃。关羽对他们悉心指点,使他们的能力得到飞速提高,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名将。在襄樊之战时,徐晃还在阵前感谢关羽,说自己受关羽的教诲,感激不忘。我们由此可想而知,关羽对张飞更是倾囊相授,张飞的武艺也进步得更快。

  因此,原本许褚的武力就不如张飞,而且在经验上、学习环境上都不如张飞,没有提升的空间。如果许褚真的与张飞进行公平的决斗,双方死战不退的话,许褚最终肯定会败在张飞的丈八蛇矛之下,性命都可能不保。

  《三国演义》中,许褚多次与张飞交手。除了在小沛之战时,许褚凭借着人多势众的优势围攻张飞获胜,其他几次都失败了。虽然那几次失败都各有原因,不过如果两人公平交手的话,许褚还是要败在张飞的手下的。

  这是因为从两人与马超的单挑表现来看,张飞的武艺要超过许褚。马超与许褚交手始终占着上风,没有尽全力。但是与张飞交手则不同,马超知道自己打不败张飞,竟然使用了暗器。再加上从经验、学习环境等方面许褚都不如张飞,所以许褚的武艺永远无法超越张飞。两人如果真的死战不退的话,许褚可能会性命不保。

本文标签: 张飞三国
版权声明:

《三国时期许褚和张飞分别对战过几次?是在何时》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3597.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