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乡村野史 > 骊姬长得美艳动人,父子四人居然因她拔刀相向

骊姬长得美艳动人,父子四人居然因她拔刀相向

时间:2022-05-19 15:52:35

 今天66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骊姬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此女长得实在美艳动人,因为她父子四人居然到了拔刀相向的地步

 自古以来,就不乏以姿容姣好闻名于世的美女,像“古代四大美女”中的西施王昭君貂蝉以及杨玉环等等,大家早已耳熟能详,毫不夸张地说,她们的容貌代表了古代女人的颜值巅峰,同时也是各朝各代美女的一个标杆。

 可有一个非常特别的现象就是,很多古代美女几乎都没有太好的下场,甚至还有不少人还被冠以“红颜祸水”的头衔,其中比较有名的便是商朝末年的妲己,周幽王的宠姬褒姒,明末的陈圆圆等人了。

 为了讨好妲己,商纣王不但为其建立“酒池肉林”,还以残杀朝中大臣为乐,最后丢掉了商朝的江山,周幽王则是为了博取美人褒姒一笑戏耍诸侯,从而失信于诸侯,结果也没能逃脱西周灭亡的命运,而据说山海关总督吴三桂,就是在得知宠妾陈圆圆被抢走以后, “冲冠一怒为红颜” 转身投降清军,最终导致明朝覆灭。

 当然,把一个王朝或是国家灭亡的责任全都推到一个女人的身上,未免有失偏颇和公允,但如果这个女子是抱着某种目的的话,情况就不好说了,春秋时期就出现过因为一个美艳不可方物的女子,父子四人 “拔刀相向”,结果导致太子被设计而死的情况。

 这个女子的名字叫做骊姬,也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个大美女,她是春秋时期骊戎国君的女儿,后来骊戎被晋国打败,她被父亲献给了晋献公,当时一同被献入晋国的,还有她的妹妹少姬。

 因为骊姬长得异常美艳动人,从而获得了晋献公的专宠,甚至还参与了朝政,但骊姬野心颇大,并不满足于此,她还想获得更大的权力,没过多久,骊姬为晋献公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为奚齐,日后这个奚齐成了晋国的国君,而在此之前,晋国的太子是申生,为了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太子,骊姬便开始策划除掉申生。

 骊姬聪明的地方就在于,尽管心里早已视申生为眼中钉肉中刺,但表面上却处处维护申生,甚至晋献公想废掉申生的太子之位,她都出面阻拦,如此一来,谁也看不出她想对太子不利,有一次刚巧晋献公外出打猎,骊姬认为时机到了,便告诉申生,晋献公曾梦见了他的母亲齐姜,让他赶紧去祭祀母亲,回来后再把祭祀时用的胙肉献给晋献公。

 申生一听这话,那得照办啊,于是,就到曲沃给母亲祭祀了一番,回来的时候,还带着祭祀用的腊肉,打算献给晋献公,因为此时晋献公打猎还没回来,便只能交给骊姬放入宫中,趁此机会,骊姬暗中派人在胙肉中下了毒。

 过了几天,晋献公打猎回来,骊姬就让厨师拿着被下毒的腊肉献给晋献公,看到太子这么有心,晋献公还挺高兴,就要把腊肉给吃了,骊姬哪能让晋献公吃带毒的腊肉啊,连忙一把拉住晋献公,跟他说,这腊肉放了好几天了,别出什么问题,不如找人先试吃一下。

 晋献公听了觉得有道理,就命人找来一条 狗试吃,结果狗当场就给毒死了,晋献公脸色很不好的又让一个宫里的厮役试吃,结果厮役也死了,晋献公的脸色马上就发黑了,骊姬立刻不失时机地上前补刀,哭着对晋献公说“太子这是要谋害大王您那,以前您想废他,我还反对您,现在看来我是大错特错啊。”

 不明就里的晋献公立刻勃然大怒,就想杀掉太子,得到消息的申生迫不得已之下,逃到了新城,抓不到太子,晋献公就把怒气撒到了他的老师杜原款的身上,下令把杜原款给杀了,此时有人告诉申生,毒是骊姬下的,不如去和晋献公把事情说清楚,晋献公肯定能原谅他。

 可申生认为,如今年事已高的晋献公一晚看不到骊姬,就寝食难安,如果自己把实情说出来,晋献公肯定会治骊姬的罪,为了父王身体着想,还是不说为妙,于是,又有人劝申生不如逃到其他国家,但申生说,与其逃到外国背负杀父的罪名,还不如自杀算了,结果,申生还真就自杀了。

 除掉太子申生这个心头大患之后,骊姬又把目光投向了公子重耳和公子夷吾,她诬陷这两人都参与到了太子谋害晋献公的阴谋中,听到风声,两位公子赶紧出逃,结果,公子重耳逃亡到了蒲城,公子夷吾则逃亡到了屈城。

 这便是史上有名的“骊姬之乱”,因为骊姬这个美艳动人的女子,父子四人居然到了“拔刀相向”的地步,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哀,不过,虽然骊姬得偿所愿,在晋献公死后,把儿子奚齐扶上了晋国王位,但没多久,奚齐就死于重臣里克之手,而她自己也被里克给鞭杀了。

 

本文标签: 骊姬春秋
版权声明:

《骊姬长得美艳动人,父子四人居然因她拔刀相向》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2948.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