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明朝历史 > 朱棣身为藩王能够造反成功 朱棣是怎么打赢朱允炆的

朱棣身为藩王能够造反成功 朱棣是怎么打赢朱允炆的

时间:2022-05-18 16:23:11

  建文帝为啥干不过朱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朱棣究竟是怎样打赢朱允炆的?要了解,以一隅敌全国,成功的概率简直微乎其微!而古代藩王造反成功者,却唯有朱棣一人能做到。仔细想想,朱允炆又是在怎样败给朱棣的呢!老一辈人常说,政治就是多发展朋友,少聚集敌人。

  事实也证明,朱棣就是这样做的。反观建文帝呢,他确是反背道而其行,朋友少的可怜,敌人倒是搞了一大堆。这绝不是军事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因此朱棣之所以能赢朱允炆,正是因为建文帝把人都逼到了朱棣那边去了,是他得罪了太多的利益集团。所以,即便把全国的资源都给他,他还是打不赢朱棣!

  朱元璋一生共有26个儿子,其中长子朱标最受他的疼爱,被立为太子也是情理之中。不幸的是,朱标只有当太子,却没有当皇帝的福分。公元1392年,年仅38岁的朱标病故。奇怪的是,朱标死后,朱元璋并没有立其他的儿子为太子,而是于当年四月,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位继承人。

  据说朱元璋之所以传位于朱允炆,主要是看中了他的仁爱之心。朱元璋生性严苦,为了巩固统治,屡次兴起大狱,动辄杀戮无数,使得大臣们人人自危,知识分子更是充满恐惧。为了将国家从暴力的轨迹上扭转过来,朱元璋这才立了从小饱读诗书,知书达理的朱允炆为太子。

  公元1398年,朱元璋病逝,根据遗诏,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皇帝。建文帝登基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开始对祖父朱元璋暴力治国的思想进行纠偏,史称建文新政。书读多了,建文帝自然也和知识分子交好。他有意结束其祖父尚武的政风,大力加强文官在国家政事中的作用。他立即将文官职位六部尚书升为正一品,大开科举考试,并下诏要求荐举优通文学之士,并授之官职。正因为如此,文臣们都对建文帝充满了好感。

  此外,建文帝还力图改变朱元璋用刑过猛的作风,曾多次下诏全国行宽政,平反冤狱。可以说,建文帝的这一系列施政方针的确很得民心,给王朝带来了一些新气象。而这书生气息十足的建文帝,却依旧不满足文人在他朝廷中的地位。建文帝需要让他所倚重的文人官员获得更大的权力,使得他的政令可以有效地上传下达。然而,宫廷大殿下只有那么多的位置,如果要继续他的施政方针,必须进一步削弱武官在国内的地位。

  当时,建文帝朱允炆可谓是坐拥万里江山,手握百万大军。朱元璋分封诸王后,燕王朱棣手下只有10万人马,封地只有北京一隅之地。然而,就在朱允炆上位后仅仅过了四年,就被自己的亲叔叔朱棣杀到了眼前,最终蠃得一个自焚而死的下场。朱允炆作为历史上唯一一个富有天下,却被一个藩王推翻的皇帝,其失败的原因一直为人津津乐道。而朱允炆的失败,几乎是建立在一连串的失误上的。但凡他蒙对一次,朱棣都不会造反成功。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朱允炆到底做了哪些令人窒息的操作!

  明代初年,政坛有三股强大的集团力量,分别是藩王集团、文臣集团和军功集团。我们先从建文帝要削藩开始说起,提起这,就不得不提到他身边三个猪队友了,他们分别是兵部尚书齐泰、翰林院修撰的黄子澄方孝孺。起初,齐泰建议朱允炆先从朱棣下手削藩,但黄子澄却认为朱棣有功无过,因此建议朱允炆先从其他藩王下手。

  于是,在建文元年8月,朱允炆将朱棣的亲兄弟周王朱橚,以图谋不轨的罪名抓了起来。然而,关于朱橚图谋不轨的内容,史书上反而只字未提。由此可见,朱允炆就是去故意找茬的。可想而知,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与藩王集团成为对敌。那么,藩王集团这股势力就会顺势只支持朱棣。朱棣也顺利拿下了宁王最强悍的朵颜三卫,从此帮他打天下!

  那么军工集团这股力量又会站在哪一边呢?不用说,他们绝大多数不会支持建文帝,只会支持藩王。就算不是直接表态表示支持,至少也是默许的态度。而这一切都归根于联姻!因为,开国大将冯胜将他的女儿嫁给了周王朱橚,那么开国大将傅友德和晋王朱棡就是亲家。而开国大将徐达也将他的长女嫁给了燕王朱棣,这关系就更不用多说。在朱元璋的安排下,和军功集团早就和藩王集团就结成了亲家,所以他们是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果朱允玟企图消灭藩王集团,那么同时也就得罪了军工集团。同时失去两股势力,这代价也不小啊!

  虽说老一辈的军功集团都已不复存在,但他们的后代尚在,他们带出来的兵也都还活着!因此,后来徐达的二儿子徐增寿在南京担任高官时,就出卖了建文帝,还多次向朱棣通风报信。而开国大将李文忠的长子李景,奉建文帝之命,前去围剿朱棣,可他却不想跟朱棣撕破脸皮。

  最后就只剩下了文臣集团,不过话又说回来,要是拥有这股力量的全力支持,估摸着大概率也有赢的胜算。因为宋代就是获得了文臣集团的鼎力支持,才得以稳定。而朱允玟也十分重用儒生,比如上述中提到的齐泰、方孝孺和黄子澄等人。这样看来,这股力量起码会支持建文帝吧?但是这其中还存在一个问题,建文帝虽然重用儒臣,但他重用的大多是江南儒生。

  早在朱元璋时期,由于北方受战乱影响不小,便设立了科举南北榜,以平衡南北,形式就类似于就现在的分省录取,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可自从朱允炆上台后,他听了方孝孺的建议,不仅取消了这个运转良好的南北榜政策,还改成了全国一统招录。这一举措极大的打压了北方的儒生,后来,朱允炆甚至还把北方范围内的官学都停了,这令北方境内的学子更加愤怒。

  结果就是,当朱棣刚刚起事的时候,附近北方各省的师生们纷纷上赶着前去。由此可见,建文帝的统战工作简直差到了极点。不光把藩王集团被他逼到了对立面,也没争取到军功集团,仅剩的文臣集团,还被他拱手送给了朱棣。他这无疑就是发展敌人啊,朋友倒是没几个!

  朱允炆之所以表现如此糟糕,跟他受到的教育有很大关系。他自小受父亲影响,对儒学非常感兴趣,因此他登基后用了一大批文人,所以就有了后来拿一连串的馊主意。就拿削藩来讲,朱允炆削藩一开始就应该从朱棣下手,直接以重兵压境,或者召见朱棣进京解决他。然而他却偏偏要从朱棣身边的藩王下手,如此一来,反而给朱棣起兵扫清了后顾之忧。

  其次是朱允炆缺乏历练,并不了解如何带兵打仗,与此同时,他又识人不明,无法挑选出真正能派上用场的将领,反倒是为了自己安心,最终将自己手上一堆好牌打得稀烂。因此,朱棣造反成功,与其说是他能力过人,还不如说是朱允炆自己太菜,白白将自己爷爷朱元璋留下的江山送给了别人,而自己只落得个生死不明的民间传说。

  在再回过头来,看看历史上那些成功的削藩的典型事例,清代的三藩之乱,康熙皇帝不仅得到了孝庄太后的蒙古势力和八旗军功集团的支持,还争取到了汉族军功集团陕甘总督王辅臣的支持,最终分化了耿精忠尚可喜之流,打赢吴三桂那时指日可待。汉朝的七国之乱,汉景帝更是争取到了军功集团周亚夫和梁王的支持。而现代的内战就更不用多说,因此,军事不过是政治的另一种延续。

本文标签: 建文帝朱棣
版权声明:

《朱棣身为藩王能够造反成功 朱棣是怎么打赢朱允炆的》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2603.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