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三国历史 > 曹操没立喜欢的儿子曹植为世子的原因是?

曹操没立喜欢的儿子曹植为世子的原因是?

时间:2022-05-15 09:29:06

  曹操没立喜欢的儿子曹植为世子的原因是?下面66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在三国史上,有一件在民间津津乐道的事,就是曹丕和曹植争夺世子的故事。

  曹操一生没有称帝,但是做了丞相,称了魏王,他要把相位、王位以及封地食邑等爵禄传给儿子,必须在诸多子嗣中挑选一个最优秀的来继承,于是在他儿子中便有了夺储之争。

  曹操大儿子曹昂张绣判乱时,为了掩护曹操脱身阵亡,剩下诸子中,曹丕和曹植最有资格,于是就有了一个很精彩的故事。

  话说有一次,曹操为了考验他两儿子谁对自己忠心,于是在一次出征时,把曹丕和曹植两兄弟叫到跟前,看他们如何表现。曹植恃才傲慢、能言善辩,在他老子面前说了一大通奉承、漂亮的话,曹操听了自然是满心欢喜,夸奖不已。曹丕木讷口拙,茫然不知所措,便求教身边幕僚,幕僚教他如此这般,于是曹丕来到曹操身边,一言不发,只是流下两行泪来,呜咽啜泣,表现出一副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曹操为此大为感动,觉得曹丕稳重、实在,又有孝心,曹植轻浮、虚妄,不大靠得住,最终选择立曹丕为世子。

  这个故事流传很广,很多人也为曹植才华横溢而与世子失之交臂感到惋惜。其实这个故事不见于正史,而且情节、逻辑等都很拙劣,一看就知道是假。

  曹植作为一个政治上失意者,可能大家对他寄予了很多同情与怜悯,再加上他的文才确实很好,有文集传世,其中《洛神赋》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经久不衰,世人因喜欢他的文章顺便喜欢他这个人。曹植性情也没有他兄长曹丕那么凶残暴戾,一介书生,温文尔雅,要是继承他老子那份衣钵,对老百姓肯定好。对于大多数低层老百姓来说,总是希望统治者能行仁政,而不希望看到凶恶的暴政,如此,曹植在世人心目中,形象自然越来越好。

  事实自然不是如此,曹操是个非常老练的政治家,选谁继承他的衣钵,心中有数。曹植肯定不适合。

  首先,曹植只会文——这一点举世公认,毋庸讳言,但是他于武功方面,未见他有任何建树,史书上也未见他披革征伐的记载。若是叫他吟诗作赋、请客吃饭做文章之类,没半点问题,叫他领兵打仗、上阵杀敌、开疆拓域等,就很成问题。

  汉末时代,那么多军阀割据,虽然经过曹操多年努力征伐,收拾了无数个大大小小军阀,北方基本荡平,实现了统一,但是南方还有两个超级军阀——孙权刘备,与曹魏对峙,形成三国鼎立,这个时候,若是叫一个文弱的书生出来主持局面,该如何面对两只大豺狼?只要稍有不慎,曹操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很可能会毁于一旦,这个问题,曹操作为一个军事家、战略家,岂能想不到?

  曹丕不同,他在军中资历非常深,先看看他的简历:

  187年冬天,曹丕生于沛国谯县——今属安徽亳州;

  197年——10岁,长兄曹昂战死于宛城,取代长兄曹昂成了嫡长子;

  200年——13岁,跟随曹操参加官渡之战;

  207年——20岁,跟随曹操参加白狼山之战;

  208年——21岁,跟随曹操参加赤壁之战;

  211年——24岁,被任命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

  212年——25岁,参加濡须口之战;

  217年——30岁,被立为魏王世子,正式成为曹操的继承人。

  从曹丕简历可以看出,其实曹操是在有意识的把曹丕培养成继承人,从小把他带在身边,耳濡目染,让他体验战争的残酷与驾驭群雄的手段。很多人可能以为曹丕文才不行,其实不是这样,曹丕从小天资聪颖、博闻强记,六岁懂得射箭,八岁就能提笔为文和学会骑射,好击剑,博览古今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有《典论》传世为证。所以,曹操很小就把他放在军中历练,其目的就是希望他将来有一天能继承自己基业。

  曹操选择曹丕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原因,曹操麾下猛将如云,谋士成堆,若是选择一个文弱的书生,或者一个无尺寸之功的白丁做他们的主子,如何叫人心服,又如何压得住那么大一个阵脚?当时四方未靖,多方未平,曹操不可能为了扶持曹植上来,把那些猛将谋士统统杀光,那样不但于事无补,而且自己多年打下的基业也就全毁了。这时候,选择手段强硬、心狠手辣的曹丕就显得非常明智,因为曹丕这种人适合搞政治,在这些人之间斡旋游刃有余。

  曹丕不但在文治武功方面与曹操有着惊人的相似,性情方面也非常相似。比如两个人都心胸狭窄、手段狠毒。曹操在逃难时,逃到好友吕伯奢家,因疑心太重,把吕伯奢一家全杀光。曹丕称帝以,因妒忌曹植,也多次加害曹植,还多次加害他叔叔曹洪——这也是一个搞政治所具备的基本手段。两个人都非常喜欢女人,曹操收降张绣时,顺便收了张绣伯母入侧室,引来张绣不快。后来曹操又许诺将秦宜禄前妻杜夫人赠与关羽,但见其美色后自纳之,关羽因此心中不安。公元204年,曹丕十七岁,随曹操攻破冀州邺城,曹丕先进袁府,见袁熙的妻子甄氏姿色绝伦、美貌非凡,便心悦于她,据为己有。

  诸多事情加在一起,便会知晓曹操为什么不立曹植而立曹丕,其实是有他一番苦心。

本文标签: 古代三国
版权声明:

《曹操没立喜欢的儿子曹植为世子的原因是?》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2210.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